安置房。
我叫王 丹,是一個貧困家庭考上大學的學生,在國家教育扶貧政策資助下完成了學業,今年10月9日到桂花村村委會上班,從事人社協管員工作。
2016年9月,我從珠藏中學轉學到瓮安二中讀高三。開學后不久,我們班主任問哪些同學是貧困戶,並告訴大家,國家對貧困戶家庭的學生有教育資助政策。我打電話問了父母,才知道我家是建檔立卡戶。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填報教育資助申請,一個月后我就得到了1000元的資助,當年共得到2000元。考上大學后,我在學校享受每年減免學費3500元、助學金2000元的扶持政策。算下來,我的高中、大學階段共得到教育資助18500元。同時,我弟弟也享受了教育資助16400元。對於我這樣一個貧困家庭來說真是雪中送炭,教育資助大大減輕了父母的負擔。
安置小區。
大學的每一個假期回家,我都得到我家享受扶貧項目扶持的好消息。2017年寒假回家,聽父母說,村裡給我家發放了2頭香豬飼養,當年賣掉收益了3000元。2018年又得到了雞苗100隻飼養,養大賣出后我家經濟收入增加了5000元。 2019年8月,當我從學校返家時,又得到一個好消息,父母告訴我,我家正在搬到江界河鎮福民社區。仔細一問才知道,為了改善地處邊遠的居住環境,政府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我家也享受了這個政策。我趕緊到新房去看,是在集中安置房五樓,有120平方米。從窗台望出去,正面是農貿市場,后面是醫院和學校,左面是六車道的寬闊馬路,右面是我們江界河鎮的特產橘子果園。以前到鎮上要十多公裡的路程,現在隻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條件。
大學畢業后回到家中,有一天兩個干部來到我家,向我父母詢問了我家近段時間的生產生活情況。他們得知我剛畢業,就問我有什麼打算,我說准備去貴陽看看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當中一個說,現在你們年輕人在外面也不好就業,目前,我們村裡正在招聘協管員,建議你去試一下。后來,我和父母商量,還是到村裡應聘當上了協管員。
工作一絲不苟的王 丹。
2020年10月9日,我到桂花村村委會上班了。這是國慶長假上班的第一天,二三十個干部在村裡忙碌著,我看到有的坐在電腦前忙碌的敲著鍵盤,有的在整理自己貧困戶的資料,有的在准備入戶走訪,一天都在忙碌著。后來才知道他們是駐村工作隊。
一個月來,我了解到他們每天白天入戶了解情況,晚上開會,整理資料,分析每天入戶反映的問題,關心每一戶老百姓住房保障、飲水保障,看到他們每天都是這樣辛苦的工作。
在村裡面工作期間,我又聽到村干部說,這幾年來,工作隊在我們村裡發展了銀杏種植1000畝,給每個村民組都修建了通組公路,給每家每戶都接通了自來水,給很多人家的房屋進行了維修,給特別貧困的家庭提供了低保,給重病家庭提供醫療救助政策……我這才真正明白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精准扶貧,這幾年我們家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看到國家政策這麼好,我心裡在想,我也要為我的家鄉出一份力,好好做好我的工作,讓家鄉變得越來越好。(王 丹供稿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