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我叫陳亮,是瓮安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1月12日來到中坪鎮水耳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干群一家親
唐鬆是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他家庭條件困難,由於沒有住房,全家4人一直在浙江寧波北侖居住,兩個大人務工,兩個孩子在私立學校讀書,租房和孩子的學習費用難以承擔,想回老家來但又沒有房子居住,他多次電話聯系我希望得到幫助,我在電話裡告訴他,這是我責無旁貸的事,我一定想方設法給他解決。
我找到了唐鬆的弟弟唐光富,與他進行商量,希望他能讓出兩間房給唐鬆居住,唐光富答應了。住的問題解決了,孩子上學的事該怎麼辦呢?然后我又來到中坪小學進行對接聯系,學校承諾隻要孩子回來就能正常上學,另外我還為兩個孩子申請到了教育資助。現在,唐鬆的兩個孩子均正常讀書且成績優異。同時,我為唐鬆家申請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在政府審批后,他一家2019年7月正式入住瓮安縣雍陽街道映山紅社區安置點。
現在,唐鬆在浙江務工,妻子李紹群在家照顧兩個孩子讀書,一家人生活美滿幸福。
陳亮。
唐文棟是我包保的另一戶建檔立卡戶,他因患精神病常年四處醫治,已經花費完家中所有的積蓄,已經無力支撐。迫於經濟壓力和病情發展情況的綜合考慮后,我勸他回家保守治療。不幸的是,唐文棟的兒子唐光合及兒媳龔生艷又是一級聾啞,家中還有一個不足周歲的小孩。就隻有老伴劉德會一人屬於正常人,但劉德會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了解情況后,我不僅經常去他家走訪,還為他家送去米、油、衣服等等。在“三改”的時候,我每天都去他老人家那裡查看房屋的改造情況和改造進度。結合他家的實際情況,按照脫貧攻堅工作的相關政策規定,我為唐文棟一家三口人申請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決了醫療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難,同時在思想上疏導,生活上引導他們,唐文棟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現在已經能簡單語言正常化,生活基本能自理。每次劉德會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小陳啊,你是我們家一輩子的恩人!”。
陳亮。
群眾的事無小事,要辦實事,就得有耐心,多與群眾溝通交流。世界上最怕“認真”二字,隻要認真去做了,不僅能改變一個人,也能改變一個家庭。我所負責的39戶農戶現已經全部脫貧。
舍小家為大家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和弟弟陳柏吉同時在水耳村駐村。期間,母親一直受心肌梗塞病痛的折磨,她一直打電話希望我和弟弟一起回去看看她。2018年11月17日,星期六,這是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我們白天走訪,晚上還要召開工作推進會。當天開完會已經凌晨1點,我與弟弟又接到了母親的電話,雖然心急如焚,但我和弟弟計劃當夜加班完成第二天的工作后星期天一早再去探望母親。可第二天就在我們辦完請假手續出發的路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我永遠傷痛的事,母親在我和弟弟加班的當夜就病逝在家中。第二天一早,在我與弟弟回去之前請表妹先去看看母親情況卻發現她已經在家中的沙發上與世長辭,身體已經僵硬冰冷,也不知道具體病逝的時間。我對不起我母親,未能在她需要我們哥弟的時候陪伴她一天,未能在她臥病在床的時候給她端上一杯熱水,未能在她疼痛難忍的時候給她遞上一片藥……這是我永遠抹不去的傷痛。
為了不耽誤脫貧攻堅工作,含淚辦完母親喪事后的第二天,我與弟弟又立即忍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之中。因為我知道,脫貧攻堅工作是國之大計,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這是我必然的選擇。(文/圖 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