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鹽津街道社區智慧平台提供精准服務

輕動“指尖”強治理

2020年12月11日09:08  來源:貴州日報
 

早晨,仁懷市鹽津街道羅家壩社區黨支部書記余芹早早來到黨群服務中心,打開智慧雲服務平台,登錄、選擇、查看,伴隨指尖輕動,社區群眾反映問題、辦理進度、待辦事項全部躍然眼前,余芹邊看、邊記,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

對余芹來講,社區這個智慧雲服務平台,已變成了自己的“助手”和“大腦”。它能讓工作更得心應手,也能讓社區服務更加優質,得到更多群眾的滿意和點贊。

身處羅家壩社區這樣的拆遷安置區,群眾訴求多、問題多、矛盾多,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服務力強不強,社區干部如何開展高效服務,直接關切群眾利益,涉及民生根本。

基礎情況的收集、了解和處理一直是社區治理的關鍵,過去的羅家壩社區,實行分片管理制,如果想查看某一棟樓的情況,必須得找到負責這一棟樓的工作人員,有時遇到工作人員不在,就隻有等,效率非常低。

社區平時還要對接多個部門,由於人力有限,掌握的數據不夠細、不夠全面,保存方法也不規范,還存在重復收集和久不更新的情況。再加上社區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大,容易導致數據的遺失。導致社區動態數據收集不及時,根本無法及時為轄區居民提供精准化服務。

“要想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導作用,加強羅家壩社區治理,還得建一個大數據平台”,余芹明白,實現群眾和黨員干部的聯系互通,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通過和群眾交流、聽取黨員干部意見,今年3月,羅家壩社區智慧服務平台黨建信息平台正式建成。

智慧平台圍繞“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思路,將黨建、治理、服務模塊融入,運用“智+”黨建平台,構建扁平化、網絡化、網格化的黨員、群眾管理教育和社區治理體系。

依托這個平台,群眾可以隨時向社區反映問題,社區可以隨時回復辦理情況。社區黨支部不僅能對居民施行精准服務,實現智能化管理,工作方法也變得清晰起來:現在,隻要余芹在顯示屏上點開社區概況,社區組織、居民總數、黨員數量、設施總數等數據全都會清楚地顯現出來,每個數據都精確到了具體的人和地點。

“如果我想要了解某一位居民的情況,隻需要點擊‘居民情況’一欄,就可以看到這位居民的具體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和家庭住址等,一應俱全。”說起平台的便捷,余芹欣喜異常。

為了優化平台服務,羅家壩社區又開發了一個名為“智慧黨建”雲上服務軟件,軟件涵蓋了“黨員之家”“老年人服務”“辦事大廳”等多項服務,社區居民隻需要實名注冊,足不出戶,就可以在手機上查看反映問題、辦理情況。

社區依托智慧服務平台,通過指尖運轉、數據分析,為居民提供送政策上門、送服務上門、送幫扶上門、送慰問上門、送關懷上門、送調解上門的“六送服務”,做到了工作有效、群眾滿意。

“社區這個智慧雲服務平台讓我們反映問題再不用跑路、打電話了,動幾下手指就能解決問題,黨的政策真是好哩”,談起社區的工作變化,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馬林 田學輝)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