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我國即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如何在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培養可靠而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推動高質量發展,教育固本工程基礎工程至關重要。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我們培養的是聽黨話跟黨走的衷心擁護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思政人亟需了解新變局、研究新情況、認識新特點、把握新要求,運用新思維,借藉新媒介,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不負韶華,無愧時代。
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思政課老師應該清晰自己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角色與使命,時刻不忘教育初心,思政初心,教師初心,教學初心,科研初心,既敢於面對現實困難,也須敢於勇擔使命,攻堅克難,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守正創新,與時俱進。思政課老師需對課程寄寓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十分清晰,更要努力挖掘與闡釋教材中的微言大義,理直氣壯講政治,理直氣壯講信仰,理直氣壯講道理。思政課要在課堂教學、課程改革中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手段、媒介與渠道,為我所用,緊跟時代,不斷創新,將教材中或顯或隱的“志”與“道”講好、講活、講深、講透,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志”同“道”合。
教研並重,相得益彰。思政課老師要深刻分析學生,鑽研教材,打磨課堂,切實提高思政課的感染力與親和力,努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與實效性。同時,無論是從教研相長,還是從以研促教來講,思政課教師需將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從問題出發,切實解決各種問題。加強黨性、品性、心性修養。立德樹人,思政課程是關鍵,思政教育,教師是關鍵,教師要提升思政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新性。由於思政課“政”“正”的要求,思政課教師更應加強黨性、品性、心性修養,有信仰,有德性,有情懷,講政治,講原則,講規矩,守紀律,守底線。
學習學習再學習,克服“本領恐慌”。不少思政課教師中,確實存在“本領恐慌”的現象。實際上,一定程度上“本領恐慌”有助於思政課老師對思政教育的艱巨性持久性長期性保持清醒認識。但若無正視“本領恐慌”的勇氣,泄泄視之,不予重視,是為大大的不幸。克服“本領恐慌”,別無他途,也無捷徑,唯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向同仁學,向榜樣學,向典型學。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日拱一卒,終有所成。強弱項,補短板,述作並進,自我提升。思政教師要經常省視自己,與優秀思政課同仁比較,找出自己的短板與弱項,加以改善與強化。於理想信仰方面,需不斷加強黨性、品性、心性修養。於教學方面,加強理論修養,提升教學實效性、親和力與感染力,嫻熟運用新媒體,創新學法與教法等。於科研方面,研教結合,以研促教,注重成果產出與質量,強化課題研究問題意識等等。在教學、科研與其他工作與學習、生活中,堅守初心,秉持理想,胸懷大局,心系學生。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