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是一環套一環的,它有難度,所以更需要有溫度,在這其中,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但也會收獲更大的驚喜。能讓“特別的”他不那麼特別,讓“善良的”孩子們用愛創造奇跡,讓“焦慮的”家長有希望、有動力——

融合教育有難度 所以更要有溫度

2020年12月08日09:09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張敏《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8日 14版)

我們班有兩個“特別的”小朋友,一個患有自閉症,一個感統失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會出現打人,不愛學習的問題。與小朋友相處兩年多,我總結出了一些經驗與對策。

對於“特別的”他

從接班起,首先我就盡可能多地給予關注,讓“特別的”他接受並信任我,在給予愛的同時,也讓他有“畏”。經常打人的小朋友,在傷害同學的行為發生時,我會嚴厲懲罰他(懲罰是恰當、合理的,並與家長事先溝通過),在這樣的教育行動中,讓他明確打人是在校生活中不可觸碰的“紅線”,教師將“愛”給充分,也將“畏”放在他心裡。同時,也要讓其他孩子相信:我的老師有能力保護我,即使是對“特別的”他,我的老師也是能做到的。

對於“可控的”集體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治理者,我們的言行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對這兩個“特別”孩子的態度,所以,集體的風氣必須可控。對於集體,首先要創建的氛圍是“善良、包容”。記得接班一個多月,孩子們上了一節繪本體驗課,當時主題是講講我的朋友,一個孩子在活動中大聲說:“我的朋友是某某某(經常打人的孩子),他是個傻子。”當時在台下聽到的時候,我既羞愧又難過。等孩子回到班級后,我立刻總結了上節課的表現,告訴孩子們:“人,生而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這很正常。每個人成長的速度也不同,我們對於成長慢的伙伴應該去接受,去幫助。最重要的一點,這世間有很多美好的品質,善良說話,善良做事,這是在集體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品質。”因為老師堅定的態度,因為老師對於善良的要求,自此以后,班級再沒有出現傷害這兩個“特別”孩子的聲音,多的是理解與寬容。

對於“善良的”孩子

因為“特別的”他,班級出現了更多矛盾和沖突。首先,對於“兩個孩子”對其他同學的影響,我是承認並理解的。我對孩子們說,你們如果有能力,就多幫助他們,他們需要你的幫助﹔如果你覺得你現在還沒有能力,你就做好自己,努力不受影響。同時,我會把這兩個孩子每一次的進步都歸功於是同學們的努力:“是你們的幫助讓某某某取得了哪方面進步,你們真了不起。”久而久之,隻要“特別的”孩子上課回答完問題后,鼓勵的掌聲就會在班裡響起。

對於“焦慮的”家長

因為孩子一些行為的“特別”,他們的家長會更焦慮、不自信。作為班主任與這些家長建立信任十分重要,讓他感受到老師們對於孩子沒有“嫌棄”,隻有更多的理解與愛。因為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對於自閉症的干預知識了解得很充分,所以我在干預孩子的一些行為上,都會事先與她溝通,看看這樣做是否正確。感統失調孩子的爸爸也積極為班級作貢獻,他說他知道學校、老師、孩子們對於孩子的愛與幫助。基於信任,我們可以開誠布公,直面問題。

對於“不安的”其他家長

班裡有“特別”的小朋友,一開始家長有很大質疑的聲音,其中,因為特別的小朋友會打人,所以排座位時,家長因為擔心自家孩子會被打而發來長長的微信。對於家長的擔憂,我十分理解。我首先請家長放心,孩子在校的安全與學習,我能保証,並用實際行動去落實。接著,通過平時的一對一交流,了解家長對於“特別”孩子的看法,發現慢慢地因為孩子的寬容,因為在校秩序的穩定,最終贏得了家長的理解,獲得了所有人的安心。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