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 歷時3年的貴州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貴州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也於近日由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統計局、農業農村廳三部門聯合發布。
全文如下:
貴州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
貴州省生態環境廳
貴州省統計局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
2020年 11月 9日
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要求,開展貴州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的標准時點為2017年 12月 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 度。普查對象是我省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以下簡稱工業源)、農業污染源(以下簡稱農業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簡稱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移動源。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廣大普查人員無私奉獻、艱苦努力,廣大普查對象相關人員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現已完成貴州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任務,摸清了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污染物排放數量、污染治理情況等,建立了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現將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各類普查對象數量。
2017年末,全省普查對象數量52910個(不含移動源)。包括工業源32012個,畜禽規模養殖場3952個,生活源15644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199個﹔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數量103個。
(二)污染物排放量。
2017年,全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43.81萬噸,氨氮 2.30萬噸,總氮6.76萬噸,總磷0.85萬噸,動植物油1.33萬 噸,石油類28.61噸,揮發酚1.14噸,氰化物0.33噸,重金屬(鉛、汞、鎘、鉻和類金屬砷,下同)1.32噸。
2017年,全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40.69萬噸,氮氧化物41.63萬噸,顆粒物68.49萬噸。本次普查對部分行業和領域揮發性有機物進行了嘗試性調查,排放量18.74萬噸。
二、工業源
(一)基本情況。
2017年末,工業企業或產業活動單位32012個。
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居前5 位的地區:遵義市6483個,畢節市4629個,黔西南州3624個,貴陽市3367個,銅仁市3112個。上述5 個地區佔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66.27%。
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居前3 位的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9648個,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3824個,非金屬礦採選業2437個。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49.70%。
(二)水污染物。
2017年末,工業企業的廢水處理設施7030套,設計處理能力519.68萬立方米/日,廢水年處理量5.40億立方米。
2017年,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0.75萬噸,氨氮0.04萬噸,總氮0.08萬噸,總磷0.01萬噸,石油類28.61噸,揮發酚 1.14噸,氰化物0.33噸,重金屬1.26噸。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農副食品加工業2312.96噸,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1182.35噸,煤炭開採和洗選業780.74噸。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57.01%。
氨氮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非金屬礦採選業132.84噸,農副食品加工業56.02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55.84噸。
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氨氮排放量的61.18%。
總氮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非金屬礦採選業190.94噸,農副食品加工業156.89噸,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117.60噸。
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總氮排放量的58.18%。
總磷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32.32噸,農副食品加工業17.83噸,非金屬礦採選業17.57噸。
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總磷排放量的67.72%。
石油類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10.23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9.49噸,通用設備制造業2.81噸。
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石油類排放量的78.75%。
揮發酚排放量分布在3 個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06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04噸,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0.04噸。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揮發酚排放量的100%。
氰化物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0.20噸,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0.06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05噸。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氰化物排放量的93.94%。
重金屬排放量位居前3 位的行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0.75噸,有色金屬礦採選業0.29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0.11噸。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重金屬排放量的90.55%。
(三)大氣污染物。
2017年末,工業企業脫硫設施2113套,脫硝設施343套,除塵設施12053套。
2017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29.67萬噸,氮氧化物16.64萬噸,顆粒物48.05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82萬噸。
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21.59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80萬噸,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48萬噸。上述3 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56%。
氮氧化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6.64萬噸,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87萬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43萬噸。上述3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83.77%。
顆粒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7.32萬噸,非金屬礦採選業8.67萬噸,煤炭開採和洗選業5.92萬噸。
上述3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顆粒物排放量的66.41%。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0.44萬噸,非金屬礦物制品業0.38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0.21萬噸。上述3個行業合計佔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的56.59%。
(四)工業固體廢物。
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2017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07億噸,綜合利用量0.53億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68.57萬噸),處置量0.23億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14.68萬噸),本年貯存量0.33億噸,傾倒丟棄量0.42萬噸。
2.危險廢物。2017年,危險廢物產生量49.61萬噸,綜合利用和處置量49.98萬噸,年末累積貯存量8.34萬噸。
(五)伴生放射性礦。
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對象主要為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15個類別礦產採選、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通過對全省8類重點行業2291家企業的檢測篩查,確定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共163家,主要分布在貴陽市、遵義市、銅仁市和黔東南州等市(州),以鋁礦、煤礦、釩礦和鉬鎳礦等礦產為主。
2017年末,全省放射性活度濃度超過1 貝可/克的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累積貯存量為22.38萬噸,不涉及放射性活度濃度超過10貝可/克的伴生放射性固體廢物。
三、農業源
(一)基本情況。
涉及種植業的行政區94個,水產養殖業的行政區93個,畜禽養殖業的行政區93個,入戶調查畜禽規模養殖場3952個。
2017年,農業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7.77萬噸,氨氮0.36萬噸,總氮3.34萬噸,總磷0.59萬噸。
(二)種植業。
2017年,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氨氮0.23萬噸,總氮2.19萬噸,總磷0.35萬噸。
2017年,秸稈理論資源量994.47萬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850.52萬噸。
2017年,地膜使用量3.36萬噸,多年累積殘留量1.42萬噸。
(三)畜禽養殖業。
2017年,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7.39萬噸,氨氮0.11萬噸,總氮0.94萬噸,總磷0.19萬噸。
其中,畜禽規模養殖場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0.55萬噸,氨氮0.07萬噸,總氮0.60萬噸,總磷0.13萬噸。
(四)水產養殖業。
2017年,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0.39萬噸,氨氮0.03萬噸,總氮0.20萬噸,總磷0.04萬噸。
四、生活源
(一)基本情況。
生活源普查對象15644個。其中:行政村12869個,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768個,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分別為24個、1983個。城鎮居民生活源以城市市區、縣城(含建制鎮)為基本調查單元。
(二)水污染物。
2017年,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25.27萬噸,氨氮1.90萬噸,總氮3.33萬噸,總磷0.25萬噸,動植物油1.33萬噸。
其中,城鎮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1.17萬噸,氨氮1.33萬噸,總氮2.20萬噸,總磷0.16萬噸,動植物油0.37萬噸。農村生活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4.09萬噸,氨氮0.57萬噸,總氮1.13萬噸,總磷0.10萬噸,動植物油0.96萬噸。
(三)大氣污染物。
2017年,生活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11.01萬噸,氮氧化物3.49萬噸,顆粒物19.58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2.03萬噸。
五、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一)基本情況。
2017年末,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1064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99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處理)單位36個。
2017年,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廢水(滲濾液)污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98.32噸,氨氮41.19噸,總氮50.97噸,總磷1.21噸,重金屬0.05噸。
2017年,垃圾焚燒、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焚燒廢氣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129.62噸,氮氧化物1022.46噸,顆粒物52.73噸。
(二)集中式污水處理情況。
2017年,城鎮污水處理廠412個,處理污水9.36億立方米﹔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廠12個,處理污水0.04億立方米﹔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615個,處理污水0.11億立方米﹔其他污水處理設施25個,處理污水0.17億立方米。污水年處理總量9.69億立方米。
2017年,水污染物削減量:化學需氧量13.31萬噸,氨氮1.49萬噸,總氮1.54萬噸,總磷0.15萬噸,動植物油0.15萬噸。
2017年,干污泥產生量10.02萬噸,處置量9.42萬噸。
(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情況。
2017年,垃圾處理量629.06萬噸,其中:填埋527.23萬噸,焚燒97.31萬噸,其他方式處理4.52萬噸。
(四)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處理)情況。
2017年,危險廢物處置廠14個,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廠22個。設計處置利用能力21.88萬噸/年,實際處置利用危險廢物4.24萬噸。其中:處置工業危險廢物0.28萬噸,醫療廢物2.32萬噸,其他危險廢物0.13萬噸,綜合利用危險廢物1.52萬噸。
六、移動源
(一)基本情況。
移動源普查對象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2017年末,統計匯總機動車保有量648.07萬輛,工程機械保有量9.60萬台,農業機械柴油總動力1792.00萬千瓦,鐵路內燃機車燃油消耗量1.32萬噸,民航飛機起降架次23.39萬次。
2017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21.40萬噸,顆粒物0.85萬噸,揮發性有機物4.89萬噸。
(二)機動車污染源。
2017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13.27萬噸,顆粒物0.24萬噸,揮發性有機物3.93萬噸。
(三)非道路移動污染源。
2017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81280.01噸,顆粒物6068.76噸,揮發性有機物9646.40噸。
其中:工程機械排放氮氧化物43418.84噸,顆粒物2217.62噸,揮發性有機物4193.83噸﹔農業機械排放氮氧化物35987.61噸,顆粒物3785.61噸,揮發性有機物5328.00噸﹔鐵路內燃機車排放氮氧化物713.57噸,顆粒物26.62噸,揮發性有機物38.88噸﹔民航飛機排放氮氧化物1159.99噸,顆粒物38.91噸,揮發性有機物85.69噸。
注釋
工業源普查范圍: 包括 《國 民經 濟行 業分 類》(GB/T4754-2017)中採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 個門類中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全部工業企業或產業活動單位。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 類重點行業15個類別礦產採選、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不包括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行業代碼為4620)企業。
農業源普查范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生豬全年出欄量≧50頭、奶牛年末存欄量≧5頭、肉牛全年出欄量≧10頭、蛋雞年末存欄量≧500羽、肉雞全年出欄量≧2000羽)、水產養殖業(不含藻類)。
生活源普查范圍:包括城鄉居民生活污水產生、排放情況,城鄉居民能源使用情況,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
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范圍:包括集中式污水處理單位、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處理)單位。
移動源普查范圍: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以行政區為單位統計調查。非道路移動源包括飛機、鐵路內燃機車和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含機動漁船)。
工業源水污染物排放量:指污染物未經處理或處理后排入環境的量。
伴生放射性礦:指原礦、中間產品、尾礦(渣)或者其他殘留物中鈾(釷)系單個核素含量超過1 貝可/克的非鈾(釷)礦。
揮發性有機物普查與核算口徑:按照可統計原則,對部分行業和領域人為排放源進行了嘗試性調查,核算范圍包括工業企業燃料燃燒及重點行業工業產品生產工藝排放﹔城鄉居民生活燃煤、餐飲油煙、家庭日化用品、城市新建房屋裝飾、瀝青道路鋪裝,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不包括船舶)。
公報中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舍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