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採購、工會“一對一”採買、舉辦校園展銷會……對貴州民族大學的全校師生來說,購買來自貧困地區的扶貧產品,似乎已經變成一種習慣。自2017年貴州全面啟動“校農結合”定向採購農產品工作以來,貴州民族大學以幫扶鎮遠縣為契機,將學校后勤市場與貧困縣、貧困戶精准對接,助推產業扶貧。
兩年來,貴州民族大學通過各類展銷會銷售農產品200多萬元,“校農結合”採購達1300余萬元,通過工會“一對一”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70余萬元,以銷促產,以買代幫,助力貧困地區發展。
校內“趕大集” 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
“我們縣這次帶來了30多種農特產品,不到兩個小時就賣光了,真的太感謝大家了。”說起9月末在貴州民族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的“校農結合”農特產品展銷會,來自鎮遠縣農特產品銷售負責人盧經理激動地說。
現場,來自鎮遠縣、榕江縣、紫雲縣的30余家農產品企業帶著100多種優質農特產品走進民大校園,現場氣氛熱烈,師生踴躍購買,當天累計銷售30余萬元。“新鮮、綠色、口感好。”展銷會上的農產品獲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一方面農戶們的產品新鮮綠色、口感好﹔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為助力鎮遠老百姓脫貧致富貢獻一份綿薄之力,所以老師們都自願而踴躍地過來採購。”貴州民族大學教師馬托談及參加4年展銷會的感受。通過校農結合的形式,不僅為貧困地區群眾種養殖的產品打開銷路,也為大學師生提供綠色無污染的農產品。
事實上,像這樣的展銷會貴州民族大學已經連續舉辦了4年。2017年以來,貴州民族大學先后與鎮遠縣、長順縣、榕江縣、紫雲縣等地開展“校農結合”展銷會,展出的產品往往不到半天就被師生搶購一空,甚至學校周圍的居民也聞訊而來爭相購買,校園“趕大集”也成為了貴州民族大學“校農結合”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訂單式”採購 指導貧困地區調產業、優結構
產業扶貧是推動脫貧攻堅根本之策,但貧困地方往往缺乏產業“造血”能力。近年來,貴州民族大學將師生食堂的採購渠道優先與貴州省貧困地區貧困戶對接,一頭發揮科研優勢,在定點幫扶鎮遠培育了一批特色蔬、果、禽等特色產業,另一頭與鎮遠簽訂採購協議,依托學校食堂的廣闊需求,打開銷路末端,實現了師生“菜籃子”直通貧困戶“菜園子”,農戶“米袋子”直供大學“飯甑子”,解決了當地產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鎮遠縣報京鄉、金堡鎮的7個貧困村是貴州民族大學駐村幫扶點,過去“不知道該種什麼,種什麼都怕虧”的思想阻礙了當地產業發展。實施了“校農結合”訂單式產業幫扶措施后,“學校要什麼,村民種什麼”的原則,讓貧困戶們的種養殖有了方向。
“‘校農結合’基地建設,就是要把學校2萬多名師生的生活需要與鎮遠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把村民的‘菜園子’向高校師生的‘菜籃子’轉化,加大產銷對接力度,解除貧困戶的后顧之憂,進而激發內生動力,逐步將后續產業推向規模化發展,向主導產業邁進,實現村級有集體經濟積累、戶戶有穩定增收項目。”貴州民族大學校黨委書記褚光榮表示。
“採購農產品6大類,品種近50種,共計銷售26萬元,光7月─10月的總採購數量就達到了53萬公斤。”貴州民族大學后勤處副處長張力介紹。
2020年以來,學校積極整合校內資源,通過協議簽訂、責任書簽訂、協調會推動等多元化形式,統籌推動學校9個食堂採購貧困地區常用主糧類、食油類、肉類、蛋類、蔬菜等農產品,並先后與鎮遠縣屯飛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鎮遠縣農特產品直銷店、清鎮市供銷社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修文縣、織金縣、平塘縣等地簽訂協議,幫助當地農戶實現農特產品“訂單式”銷售。
“以買代幫” 讓“輸血”變成“造血”
“去年我們的小米都買給了民大的老師們,真的太感謝大家了。”報京鄉貴洒村秀喬小米加工坊創始人李雪芳說。2019年末,貴州民族大學工會了解到鎮遠縣部分農戶的大米、小米存在銷售難情況,隨即向教職工發出倡議,採購農戶採購大米、小米作為元旦工會會員慰問品發給全校1700余名教職工,消費金額達27萬元。“很多老師反饋說大米、小米都很好吃,希望我們經常組織農特產品的購買活動。”貴州民族大學工會主席李霞說。
教師有意願,農戶有收入。貴州民族大學校工會節假日擬發放給職工的慰問品由教職工直接或間接購置貧困地區農產品,積極幫扶貧困縣銷售農產品,直接提升貧困農戶的收入,效果顯著。
2020年新冠疫情讓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渠道受阻,上好的貨物運不出、賣不掉。為此,貴州民族大學深入推進“校農結合”,積極向學校駐村干部了解貧困戶所急、所需,校工會積極號召廣大教師獻出愛心、伸出援手,通過渠道選購貧困地區的優質產品,積極參與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石橋村烏雞、屯上村馬鈴薯、石橋村的紅桃、榕江縣瑤山雞……從田間地頭農產品直接成為了民大教職工家家戶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化“輸血”為“造血”。“採購幫扶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教職工福利”這一新的工作模式,既是貴州民族大學供給教職工福利的新途徑,也是拓寬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消費扶貧需要圍繞目標人群、目標市場來推動,學校師生喜歡吃什麼,我們就向農戶購買什麼。”貴州民族大學副校長熊元說。未來,貴州民族大學還將增加對貧困戶的農作物採購量,爭取讓貧困戶的利潤最大化,推進貧困地區從單一產業結構向多向選擇的產業結構升級。(任潔 潘小露 孫遠桃 圖片由貴州民族大學提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