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黔西縣群團工作者邱佳:“小個子”有“大能量”

2020年11月18日16:24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群團站“四點半課堂”邱佳講述成語故事。
群團站“四點半課堂”邱佳講述成語故事。

從農村到城市,黔西縣文峰街道辦事處惠風花園安置點的“新居民”們面臨著“如何穩?如何富?如何融入?”的問題。文峰街道易搬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台為支撐,開辟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

24歲的邱佳便是惠風花園群團工作站的一員,她雖然年齡小個子小,但她每天為易搬群眾東奔西走、上樓下樓,小小的身軀也迸發了大大的能量,感染著身邊的同事。

“安置點內一些老人、小孩對家用電器的使用比較陌生,有時候燈泡壞了、電視機播放不了電視劇了,也會通過電話求助我們,我們總是以最快的速度‘上門服務’”邱佳說道,“中秋、端午等一些傳統節日期間我們會舉辦集體活動,增強他們的歸屬感﹔我們還會不定期聯絡愛心志願服務隊,到小區內開展義診、義剪、義修等服務,增強他們的滿意度﹔結合文明城市創建的工作實際,我們還專門在易搬群眾中招募了一批志願者,參與到了環境專項治理,交通安全、衛生健康宣傳等工作中來,增強了他們的主人公意識”。

今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各學校推遲開學時間,易搬點學生在家學習輔導成為困境。通過走訪了解具體情況后,惠風花園群團站及時制定實施方案,開展了“隔離不隔愛·停課不停學”活動,組織易搬點志願者、社區扶貧干部在充分做好疫情防護的前提下,依托“四點半小課堂”,結合學校布置的網課教程,為小區貧困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開展學業輔導,讓“空中課堂”變成實地講解。邱佳說:“除了開展學業輔導外,心理疏導、愛心陪護也是我們的工作內容,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我們更要堅定的站在孩子們的身后,做他們堅強的后盾,有效地解除易地扶貧搬遷戶家長們的后顧之憂,促使他們樂觀面對疫情、安心復工復產”

從2019年6月到今天,邱佳已經在崗一年半,她和易搬點的大多數人已經“打成一片”,仿若一家人,年老的她都稱爺爺奶奶,年輕的是大哥大姐,看病就醫報銷、勞動力就業上崗、申請教育資助等等等等,每一件“家人”的事情她都記在“小本本”上,一件件的上報、一樁樁的解決。大家都親切的喊她“小蚯蚓”,就像是家人之間一樣,不需要特地說出口,一聲“小蚯蚓”就包含了他們對邱佳的贊許和感謝。

群團站的工作增強了易搬群眾對城市生活的認同感,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進、留得住、能發展、會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其實,邱佳只是基層干部形象的一個“縮影”,在脫貧攻堅戰役中,基層干部做的事情並不都是驚天動地,平凡小事也同樣可以詮釋溫情,凝聚民心。(文/圖 李娟)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