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荔波縣甲良鎮甲站村獼猴桃基地,站在獼猴桃園內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獼猴桃,長勢喜人,碩果累累。一株株茁壯的獼猴桃藤蔓上,一個個果形飽滿、大小勻稱的獼猴桃沉甸甸地挂在枝頭。
近年來,荔波縣甲站村結合村情實際,依托獨特的氣候、地理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以獼猴桃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採取“合作社+農戶”生產模式,引進集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獼猴桃種植大戶負責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銷售訂單,由合作社負責集中流轉土地、組織生產,不斷拓展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歐崇輝是荔波縣甲站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2010年在貴州省農科院學習種植獼猴桃,擁有豐富的經驗,在修文縣還擁有一個獼猴桃種植基地,對獼猴桃的生長和管理了熟於心,說起獼猴桃的種植技巧來也頭頭是道。
“我們的獼猴桃基地建起來了以后,周邊的群眾可以在基地務工,每一年我們支出去的勞務費大約是40萬元 。”歐崇輝說,獼猴桃產業發展並非一蹴而就,在基地最困難的時候,甲站村脫貧攻堅隊多方協調找來發展資金108萬元,得到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所以要把產業做大做強,回報群眾,帶動更多群眾一起發展,共同富裕。
除了務工,通過固定分紅+收益分紅的模式,積極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參與基地建設,許多老百姓用土地入股,得到了分紅,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小果子,大產業。覃五七是甲站村村民,2018年把自家的3畝地入股合作社種植獼猴桃,除了分紅平時還能在基地務工。
“獼猴桃基地就在家門口,在基地務工一天可以掙90塊錢,今年分紅也得了1000元,希望基地發展越來越好,這樣我們可以長期有活做,家裡的日子也越過越好。”覃五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甲站村認真落實產業革命八要素,通過產業的發展來帶動當地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增收,推動我們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落實,下一步我們將加大產業發展的力度,給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甲站村脫貧攻堅隊長何毅坤說。
通過合作社的示范引領,甲站村獼猴桃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如今全村已種植獼猴桃660畝,走進甲站村隨處可見漫山遍野的獼猴桃,在綠化了山頭的同時,也托起了全村人的致富希望。
“獼猴桃種植基地建園以來,村民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掙到股金,入園務工賺取薪金,土地出租掙到租金,還解決了村民就業難的問題,增加了村民和精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何毅坤表示,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能在獼猴桃種植園務工。眼下,獼猴桃首次挂果,喜獲豐收,群眾也領到了分紅,嘗到了產業扶貧帶來的甜頭。
經過3年來的悉心耕耘,獼猴桃產業慢慢走上發展正軌,現在已經成了甲站村一張靚麗的名牌,通過合作社引領,已帶動農戶發展獼猴桃產業68戶,其中貧困戶54戶,實現戶均增收1.3萬元,獼猴桃產業真正成為貧困戶增收致富的“金蛋蛋”,鋪就群眾致富路。(文/圖 張雲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