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阳光下,朵朵桃花点缀着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放眼眺望,千亩桃花娇立枝头,竞相开放,勾勒出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画卷。
目前,该村种有艳红桃1030亩,覆盖农户112户370余人,年产桃子5万余公斤,年产值达40余万元,再加上林下种植,年总产值达140余万元。
但在8年前,石漠化严重的化联村却是“乱石山、巴掌土、广种薄收年年苦;种一坡、收一箩、一年不够半年粮”情景。
这一切变化,是从村民金永刚遇到艳红桃开始的。
“前些年,我在外面打工的时候,看到艳红桃卖得很火,就想着回家种艳红桃。”现为大方县黄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金永刚回忆。
只是因为看别人卖得好,自己就想种艳红桃?金永刚的这个“想当然”,自然招致家人反对。
家人的担心并不是毫无理由。那时候的化联村,放眼望去,一片石漠化土地,村民只能外出打工。
“艳红桃果味香甜、水分足、口感好,它能受市场欢迎,肯定不是一时炒作。”金永刚看好这一品种,认为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一时脑热。
此后,仍旧打工的金永刚,一有时间就到处考察和学习艳红桃的种植、管理和销售。
2013年,金永刚用凑出来的3000元钱,在老家种下了17亩艳红桃。3年后,丰收的艳红桃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
金永刚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周边村民种植艳红桃致富的信心。
2016年,为了抱团种植,黄泥塘镇成立了大方县黄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艳红桃的规模种植。致富带头人金永刚成为合作社的负责人。
同年,投资113万元的大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化联村实施,这对合作社的发展来说如虎添翼。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化联村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经济。
“目前,合作社已种植1100亩艳红桃,新增种植青脆李200余亩、蜂糖李100亩,今年发展的林下种植主要以大豆、马铃薯、魔芋、辣椒等农作物为主。”金永刚笑着说,“今年预计有90%的艳红桃树挂果,7月中旬便能上市。”
8年来,化联村发展的千亩艳红桃产业不但治理了石漠化,美化了乡村,还富了当地百姓。
“我2017年买了200多株艳红桃来种,去年已经开始挂果了,预计到2023年就全部进入丰产期,到时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要是一直都是种包谷,哪可能有这么多收入。”化联村村民黎德兴说“水泥大路通银山,产业调整面积宽,桃园树下加套种,群众收入翻几番。”这是化联村如今的顺口溜。(大方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郑林华 聂璇 吴守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