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大力實施危房改造等工程,注重農耕文化傳承——

留住鄉愁,美麗鄉村有“舊”貌

2020年11月09日08:25  來源:貴州日報
 

11月1日,寒風裹挾雨絲飄向大地,沿河自治縣和平街道大坪村田灣組,74歲的崔道政坐在溫暖舒適的堂屋裡回憶過去:“以前,這個家是竹片片、包谷稈圍起來的窩,最怕過冬天……”

“現在好了,房屋寬敞,煥然一新,再冷的冬天也不怕了!”崔道政的老伴田素華接過話頭,一臉興奮地說,別看我的牆壁上還有竹片片,那是留作紀念的,好讓子孫憶苦思甜。

2016年,村裡對她家進行危房改造,由駐村工作隊監督施工隊建設。她一點都沒有操心,就住上了現在的好房子。“我得好好活著,長命百歲不是夢。”

據介紹,今年大坪村實施室內外及房前屋后硬化320戶。村裡擁有農民文化綜合廣場,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村衛生室,800余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室……建設大刀闊斧,漫步村中大道小路,對農耕文化的傳承引人贊嘆。

“要建留住‘鄉愁’的農村。我們實施危房改造等建設項目的原則是修舊如舊,就地取材,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新篇章。”和平街道副主任楊秀貴說。

“崔道政家院壩邊上的‘農耕園’是一個草莓、梨子、柿子等水果種植的研究基地。”和平街道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站站長崔進偉介紹,崔道政是當地有名的“草莓專家”。這個“農耕園”既是“種植授技課堂”,又是“農耕文化學堂”,帶動了村民種植草莓200余畝。

“鄉愁記”依土牆而建,取殘磚斷瓦堆砌成圍牆,廢棄農具做陳列擺件,還原農家生活和勞作場景。

利用竹竿、木凳子、石桌建成的休憩點,老百姓叫它“策略點”,是為了紀念紅軍當年在此激戰高穴點挺進沿河縣城的戰斗。竹竿象征氣節、齊心協力,石桌、木凳象征和諧鄰裡、全策全力。

村口的地標建筑是一個大西瓜連著一顆草莓,象征著大坪村將不斷書寫小地名“瓜子坨”的新傳奇。釀酒坊的雕塑書寫著從“酒香不怕巷子深”到“酒香,巷子不再深”的奮進故事。

在村中的一口水井的圍欄上塑著一條騰飛的巨龍,畫著一隻展翅翱翔的鳳凰,水井牆上刻著“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

村民田仕霞告訴記者:“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們修了平房,寬敞、明亮,村裡環境也變美了。女兒在縣城讀高一,常給同學介紹村裡發展和文化建設。”

大坪村是沿河進行危房改造等工程,大力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沿河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5575戶,兌現改造資金超過5.5億元﹔2017年以來,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原則,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同步“三改”9535戶﹔2018年以來,實施農村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16447戶……全力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工作實際,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在工程實施中傳承農耕文化,留住鄉愁。”沿河危房改造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勇表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梁瀚澤)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