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山村留住乡愁富农家

2021年06月16日08:32  来源:贵州日报
 

通讯员 吴美霖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我的农家乐已有4年了,平时生意就很不错,节假日更是游客多,每年纯收入最低都有10多万元。”今年58岁的杨国先,在看到甘溪侗寨发展越来越好后,回乡经营起了农家乐。

天柱县渡马镇共和村甘溪侗寨环境优美,全寨112户538人,村民素有习武传统,武术文化浓郁。2019年,甘溪侗寨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和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过去,甘溪侗寨虽然景色怡人,民族文化浓郁,但由于交通落后,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变化发生在2015年,镇村寨三级联动,共同筹资80余万元,修建了第一条通村公路。

路通了,旅游业发展了,甘溪侗寨功夫文化不胫而走,中央电视台CCTV7频道于2015年前来采访报道,誉之为“功夫村庄”。紧接着,游客接踵而来。

“不仅是功夫,游客对我们的土特产也很感兴趣,一个土鸡蛋1元钱,供不应求。”寨民陆显芳是全寨第一批尝到旅游红利的群众之一,2016年,她就做起了旅游服务行业。

“在发展的同时要留住乡愁。”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随后,村党支部领办乡村旅游合作社,并创新建起了“助推文明树新风”整治滥办酒席的“合约食堂”。

在旅游发展中,观景长廊、乡愁记忆馆、研学中心、展览馆、文化广场、功夫客栈等陆续建成,“合约食堂+乡村旅游”模式应运而生。

一批批学生到甘溪开展暑假研学体验;一群群游客在“功夫村庄”留下飒爽英姿。随着客流量的增大,不少村民主动把民居改为民宿。“民宿每天的住宿费从128元到268元不等,节假日时,供不应求。”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唐安厚介绍。

“这几年寨子变化很大,外出的乡亲纷纷回来,有的搞农家乐,有的搞特色种植养殖,村里人气比以前旺多了。”甘溪老党员陶光荣为寨子的变化开心不已。

游客的到来,不仅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业,也带动了农特产业的发展。“我种了2亩功夫菊,可收成50公斤干花,每公斤干花纯赚600元。”陶绍兵是近年返乡创业的其中一员。

如今的甘溪,20余户农户发展功夫菊产业500亩,人均年增收4万元左右;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天柱凤柚产业500亩,长期提供50个左右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每年通过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00万元;发展土鸡养殖2000余羽,带动乡亲平均增收1万元。

(责编:唐杰(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