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七星關:戰絕壁 引天河

2020年11月02日14:27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參與修建豐收大溝的孟從貴、孟從海、薛廷樞、孟天端。
參與修建豐收大溝的孟從貴、孟從海、薛廷樞、孟天端。

從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城鎮上出發,驅車繞行在大山之間,爬著一圈圈的盤山公路,逐漸超越白雲,公路接近高山之巔,俯視城鎮微縮成一幅圖景。路邊出現了一座小村庄,便是寧家村。

坐落在懸崖之間的寧家村,被左右兩面最高的懸崖夾在其中,兩面險峻陡立的懸崖垂直於地面,裸露出灰白的岩石。遠看,便能感受拔地通天之勢。因此,這裡還有個地名叫做白石岩。

已是深秋,寧家村的土地上長滿了果樹,樹上挂滿了金黃的果實、田間稻米低垂。田野間各種農作物點綴其中,繽紛秋色展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任誰也想不到,這樣一片美麗的沃土,曾經是一片荒原。

轉變,要從一條溝說起。一條蜿蜒的小溝渠貫穿了整片土地,潺潺的水流灌溉到土地之間,化作了如今的良田與樹枝上的累累碩果。

曾經,“水連水 ,山連山,眼忘河水喊口干。”這句口號在寧家村傳唱千年。由於地勢原因,懸崖上淌下來的水留不住,直直流進了赤水河中。居住在寧家村的世世代代長期嚴重缺水。庄稼也隻能靠天吃飯。“村子裡吃水靠一口小水井,但是水井也長期沒有水,要吃水長期是走5裡路外的地方去挑。因為缺水,種不出糧食,收成很少。”村民孟天軍說。

吃水,成了寧家村的困難和渴望。

2000年,44歲的薛廷樞來到寧家村當村支書。深知村民的吃水的艱難。可他和村民們都知道。寧家村不是沒水,只是得從懸崖上將水引下來,即使薛廷樞在工程隊當過多年工程指揮長,他明白除了繞崖引渠,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將水引到村子。

但懸崖高聳入雲,崖壁近乎與地面垂直,要在泥土沒辦法依附、鳥兒也沒辦法飛上去的崖壁上“摳”出一條路。這無異於登天之難。若是一不小心,便會粉身碎骨葬身於崖底。

但要改善環境,要抗爭自然。必然是要用死的代價,去換取生的希望。要不要冒險一博?看到村們吃水的艱難,作為村支書的薛廷樞決定:這條溝!要修!

村民也十分積極地回應。“這條溝必須修出來,為了改善生活條件,為了寧家村的子孫萬代,哪怕我傷了、死了。也一定要修!”孟天軍咬著牙說。

一開始敢去施工的人少之又少,畢竟所有人都知道風險有多大,但仍然有人擺脫了對死亡的恐懼,薛廷樞和當地村民施明勇、孟天星、孟天軍、孟天佑五人組成了一個工程隊。開始對懸崖進行勘探,動工前一天,五人簽下了“生死狀”。“哪怕隻有五個人我們也要修!”薛廷樞下定了決心。

2003年10月3日,大溝正式開工。 一台空壓機、一根鋼钎、一把鐵錘、一筐炸藥。便是整個工程隊的工具。溝渠要修建在離地200米的懸崖腰間,工程隊從水源點開始,一尺一尺開始動工。

逐漸,沖鋒在前的五人工程隊激勵了村民,村民們也加入挖溝隊伍,三十余人的工程隊將工程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修到水源點過去一百來米,便到了最危險的地點,干灰槽。

干灰槽之所以危險,是因為這裡有兩座貼得很近的懸崖,一面是正在修溝的懸崖,屬於貴州省,對面的懸崖則屬於四川省。兩面崖中間最窄處隻有幾米,兩崖之間形成了“一線,互相擋住了光線。即使是在白天,干灰槽也是黑蒙蒙的一片。“施工的困難在光線不好,而且兩面懸崖離得太近了,爆破的時候很危險,炸出去的石頭會打在對面的崖上又彈回來。”薛廷樞說。

由於施工條件限制,施工隊不得不從崖頂吊下來施工

,而這項工作因為太危險,隻有五人施工隊敢親自執行。一根麻繩,一端綁在崖頂的樹上,一端纏在腰間,再背上工具從離地幾百米高的崖頂慢慢下滑,在光滑垂直的崖壁之間如同蜘蛛一般,吊在半空之中施工。

用從崖頂吊下來的方式修通了干灰槽的溝底,便可以將空壓機推進來扎炮眼。至今,干灰槽的崖壁上還留有炸藥炸過的痕跡,轉角處立有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一個人的名字。

在這裡,犧牲了一名英雄。

“那天要爆破,爆破工是崔家村的任朝學。他是一名很優秀的爆破工,過去也是工程隊的,但是施工中的意外太讓人難以預防了。”薛廷樞說著,眼裡泛起了淚花。爆破結束后,施工隊回到位置上繼續施工,這時,山頂一塊被爆炸炸鬆了的石板滾落下來,砸在了彎腰工作的任朝學的背上。。。。。。石板從他的背上彈了出去,掉進了深淵之中。而任朝學也倒下了,生命永遠停在了38歲。

薛廷樞一行含著淚將任朝學的遺體送往其老家安葬。同時停了一個月的工。在死亡面前,五個人真正的感覺到害怕。甚至不斷有人勸薛廷樞放棄。薛廷樞看著修到一半的水渠。還是決定要修完。五人小隊再次拿起工具,奮戰在絕壁之上。

在自然面前,人的生命無疑是脆弱的。但是人的意志卻是堅定的。懸崖硬不過意志。一群血肉之軀用信念和意志,戰天斗地,永不言棄。

施工的各種危險,每天都在逼近施工隊。一天,施工隊正在彎著腰打溝底。突然,薛廷樞聽到有石頭鬆動的聲音,警覺的他一抬頭,看到孟天軍、孟天佑、孟天星、施明勇頭上的岩石正在鬆動,這個時候跑已經來不及了。薛廷樞大叫一聲:“往左躲!”大家連忙將身子側進崖面。大量的石頭如同塌方,幾乎擦著人的肩膀嘩啦啦的往深淵裡掉。“當時大家的臉全被石頭塌方的灰蓋住了,眼睛都睜不開了,空氣裡都是灰,所幸沒有人受傷。”孟天軍說。

為了修溝,施工隊駐扎在了懸崖絕壁之上,平時就在崖上吃點干糧素飯,夜晚睡在一處小洞裡,第二天又接著施工。在懸崖絕壁上一住就住了5個月,期間,每天隻能讓兩個人回家。一是為了背炸藥,二是為了向村民傳遞信息。

斗轉星移。在薛廷樞和村民的努力下,2004年8月28日,溝修通了。命名為“豐收大溝”,如同其名,寓意“豐收”。當水源順著溝渠繞過懸崖流進寧家村的大地。寧家村千百年的歷史難題不復存在了。

村民們簇擁著薛廷樞,用激動的淚水訴說著感激。“我作為村支書,就要為村民解決難題,條件再難,不會難於我們的決心,作為黨員,我更要做沖在前面的排頭兵,敢於戰斗,不怕犧牲,永遠為人民做事實。”薛廷樞堅決地說。

近年來,寧家村已經全面通自來水,但是溝渠的水仍用於農田灌溉。“現在我們家通了自來水,但灌田依舊是用溝渠裡的水。這條’天渠’,改變了我們村的生活,現在我們不再缺水,大米、水果、蔬菜。。。。種什麼我們都能豐收。”村民孟天美高興地說。

一條長1500米、距離地面高200余米的大溝,讓水源“從天而降”。一條溝渠講述了一斷戰天斗地的故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說的正是生存要靠自己。遇山開山、遇水治水。祖輩們給我們的寶貴精神火種,就是戰天斗地的偉大抗爭精神。這是一個民族的信仰和信念。如同潺潺不息的泉水,滋養每一代人的生活和心靈。(圖/文 陳香梅)    

(責編:陳晶晶、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