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龍場鎮干河溝村辣椒基地裡,村民們正忙著採摘紅綠參半的小米椒,基地滿是豐收的喜悅。
辣椒基地負責人陳生梨拿著賬本,計算著務工群眾工作量和應得的工錢。
陳生梨是納雍縣龍場鎮龍場村人,年輕時為了養家糊口,他進廠當工人,擺地攤賣貨,由於收入不穩定,每個營生干的時間都不長。
今年,龍場鎮規劃種植辣椒6000畝,陳生梨承包了干河溝村的300畝。“種辣椒利潤高,用工量大,除了自己能掙錢,還能帶著其他貧困群眾一起干。”陳生梨說。
從最初的犁地,到起壟、覆膜、栽種、施肥、除草,再到后期採摘,每道工序陳生梨都參與其中,有時候務工群眾回家了,他還在地裡加班。
“鎮政府提供秧苗、化肥、地膜等,基地組織群眾生產,群眾拿務工工資。”陳生梨說。
工人哪天出工、工錢多少、是否結清,他都在本子上記得清清楚楚。碰上誰家急用錢,當天干完立即就結算工資。從3月到現在,干河溝村有近400人在辣椒基地務工。“今年干河溝村辣椒產業採取大戶帶動和群眾自種兩種方式,由陳生梨帶動的群眾戶均增收達5000元以上。”干河溝村黨支部書記王毅說。
干河溝村村民余艷是貧困戶,她家今年自種2畝辣椒,忙完自家地裡的活,就到陳生梨的基地上打工。“從3月到現在,每月都有3000元左右的工資,這個月摘辣椒工資更高。”余艷說。
陳生梨的辣椒由龍場鎮政府對接的公司黔辣食品公司負責回收。“今年的辣椒前期是每斤2.4元,現在漲價到每斤2.6元,畝產是2000多斤,整片基地大約可產60萬斤辣椒,總產值有140多萬元。”陳生梨說,“前期已經支出務工工資39萬元,等辣椒採摘完,預計還要支付工資60萬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通訊員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