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方:領航魔芋產業發展的“綠塘實踐”

2020年09月15日11:06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大方縣綠塘鄉農戶正在給魔芋施肥。鄭春華 攝
大方縣綠塘鄉農戶正在給魔芋施肥。鄭春華 攝

近日,筆者來到貴州省大方縣最高峰龍昌坪下的綠塘鄉五星村魔芋基地,綠油油的魔芋成片分布在山巒之間,10多位村民正在給長勢喜人的魔芋施肥。

“今年五星村種植了1000多畝魔芋,村民不僅有土地流轉費,而且還可以就近務工和參與分紅,照顧家裡、增收致富兩不誤。”正在指導施肥的聯系村領導、五星村黨支部書記趙慶華說:“截至目前,五星村今年發放的務工費就已經有40多萬元了。”

這只是綠塘鄉魔芋產業的冰山一角。2020年該鄉魔芋種植面積達8050畝,通過黨委統籌、支部引領、企社聯動、村民參與等舉措,走出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破題:變革之路

龍昌坪海拔2325米,是大方縣最高峰,龍昌坪下的綠塘鄉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地貧瘠、氣候高寒,長期以來,受自然條件限制,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主要種植土豆、玉米等傳統低效農作物,農產品附加值低效,農業長期維持在自給自足階段,群眾收入不高。

曾經,綠塘鄉在辣椒、刺梨、皂角等產業方面多方嘗試,但並不盡人意。如何因地制宜做好農業這篇文章,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農業產業之路?通過論証,綠塘鄉偏偏看上了人們司空見慣的魔芋。

提到魔芋,可謂家喻戶曉,但在過去談不上規模,更談不上形成產業。綠塘鄉雖然有傳統種植魔芋的習慣,但主要集中在河谷槽區分布的村,零星分布。2018年,有村民小規模種植魔芋10余畝,沒想到獲得了豐收。通過比較,比種植傳統農作物劃算得多。

2019年,綠塘鄉引進龍頭企業大方縣蘆笙妹食品公司試種魔芋2000畝,取得成功。綠塘鄉鄉長余庭貴說:“經測產,二代種植區域,平均商品芋畝產均超過4000斤,最高達到8000斤,產量、品質均超過周邊縣鄉種植基地,平均畝產達1.4萬元,除去每畝6000元的成本,收益遠遠高於傳統農作物,老百姓紛紛加入魔芋種植。”

解題:壯大之路

魔芋獲得豐收后,大大增強了綠塘鄉發展魔芋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綠塘鄉在充分征詢群眾意見后,圍繞群眾增收的目標,以市場為導向,精心培育適宜該鄉發展的魔芋產業,在2019年成功試種2000畝魔芋的基礎上,將魔芋作為主導產業,2020年在全鄉范圍內種植魔芋8050畝。

“這裡的海拔、土壤、氣候等十分適宜於魔芋生長,通過‘公司+基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綠塘鄉探索出了‘一社兩業’齊頭並進的新做法、新思路,不斷做大、做強魔芋產業,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綠塘鄉魔芋專班負責人張林介紹說。

作為一次重要的產業革命,綠塘鄉高度重視魔芋產業的發展,成立了魔芋專班,專門負責魔芋產業發展。余庭貴說:“我們要求每個村黨支部至少領辦1個合作社,並在魔芋產業鏈上建立了黨支部,同時鄉裡還成立了合作聯社,對全鄉7個村合作社進行統籌管理,統一資金、採購、種植、技術、銷售等。”

該鄉將魔芋專班派出取經,同時,邀請龍頭企業對全鄉所有干部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專班掌握技術后,到每個村組織群眾實地培訓,從土地選擇、翻耕,到種子選擇、開箱、起壟等,讓群眾全面掌握所有種植所需的知識技能,使魔芋產業發展之路走得更加順暢。

答題:振興之路

為實現群眾增收致富,綠塘鄉以“三重保障”保証群眾收入。一是土地流轉費,目前,全鄉已發放流轉費420萬元﹔二是務工收入,每畝全年用工超過20個,每個工是80元﹔三是收入分紅,魔芋產生效益后,利潤的70%用來分紅給土地入股的農戶和貧困戶,30%作為村集體經濟。

“以前我家主要是種苞谷,效益不高,除去各種費用,基本上等於白白辛苦一年。現在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有400元的流轉費,在家門口的基地裡打工,每天有80元的工錢,以后還可以參加分紅,比自己種苞谷強多了。”五星村村民宋良杰一邊施肥一邊高興地說。

為確保魔芋銷售,綠塘鄉與蘆笙妹食品公司簽訂了保底回收合同,降低種植銷售風險,並多渠道與大市場進行產銷對接,拓展銷售渠道,解決銷售的后顧之憂。同時,該鄉還通過考察,申請建設魔芋加工廠,延長產業鏈。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有意向在綠塘投資進行魔芋深加工。

綠塘鄉黨委書記肖順平說:“綠塘鄉千方百計培育適合自身發展的魔芋產業,圍繞黨支部帶強、合作社帶富的目標,全力打造‘魔芋之鄉’, 助推產業發展,為持續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兩場硬仗,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陳忠友 鄭春華 張倩)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