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干淨整潔的“二中巷巷”。 |
8月21日早上7點,貴陽白雲區泉湖街道轄區天林一期小區旁的“二中巷巷”開始熱鬧起來,巷子裡的“隨緣老素粉”餐館已經有顧客來吃早餐。“‘二中巷巷’重新整改后,很干淨、美觀,我們做起生意來很舒心,來餐館吃早餐的人也多了很多。”餐館老板劉仙群說。
位於天林一期小區背后,與白雲區第一高級中學(原白雲二中)相鄰的這條小巷沒有正式命名,周邊的居民都稱其為“二中巷巷”。由於“二中巷巷”的門面租金便宜,劉仙群於2009年就搬到“二中巷巷”來做粉面生意。“這條小巷本來就不寬,兩邊還有很多亂停亂放的車輛,有的車還停到人行道上來。路面到處是坑坑窪窪,天晴的時候車子一經過,揚塵就飄了起來。怕影響到客人吃東西,以前我們一天要往門口洒幾次水。”劉仙群對巷子原來的模樣記憶深刻。
泉湖街道天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馮永芳介紹,“二中巷巷”長約500米,一邊是建了10余年的天林一期小區,入住居民230余戶,另一邊是白雲一高,在校師生2000余名。該道路之前存在的路面破損、人行道破損、路燈缺失、門頭廣告無序、車輛違停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出入校園和周邊居民出行,因此群眾期盼改造提升的呼聲很高。
今年,貴陽市啟動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泉湖街道辦事處、天林居委會通過進家入戶走訪等方式充分傾聽群眾訴求、征集民意,將“二中巷巷”綜合整治提升項目上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經實地調研、綜合研判,天林一期與白雲一高之間小路的改造提升被納入今年白雲區30條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內容之一。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結合這條道路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一街一策’改造方案,從5月份陸續啟動建設。”白雲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政管理所所長劉建雲說,天林一期與白雲一高之間小路的改造提升投入資金188萬元,改造內容為鋪設瀝青,增設太陽能路燈,對人行道道牙、透水磚、青石板道路重新鋪設,對沿路店鋪牆面全部重新粉刷,對店鋪雨棚和門頭統一改造,可以說是全部翻新了一遍。
鋪設路沿石580米、人行道透水磚1750平方米、人行道青石板200平方米,粉刷圍牆700余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2套……“二中巷巷”改造提升后,道路硬件設施進一步提升,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
同時,貴陽白雲區將整改之后的背街小巷納入全區“大環衛一體化”管理,與主次干道一樣由環衛公司負責日常保潔。“實施‘大環衛一體化’保潔,能更好地保障對背街小巷的長效治理。”劉建雲說。
貴陽白雲區還將背街小巷整改前后對比圖、具體整改內容、街巷包保人、背街小巷管理標准等信息“上雲”,並制作了“街巷公示牌”,居民掃一掃公示牌上的二維碼,就能詳細了解街巷整改情況,讓民生項目實施過程進一步規范、公開。
瀝青路面上標線清晰,旁邊圍欄上設置有“講文明、樹新風”主題宣傳海報,路邊增設了景觀花卉……“二中巷巷”已從過去的“揚塵巷”變成了如今的規范街,大大方便了周邊居民出行,為在校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校園周邊環境,大家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梁婧/文 鄭宇瀟/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