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熊艷 沈待恆)為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開啟新生活,余慶縣組織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聚焦群眾所急、黨政所需、工青婦所能,在搬遷點設立老年大學分校,全力服務安置點群眾,讓他們在新家不僅有活干,還有充實的精神生活。
“走,上課去。”每天時間一到,老黨員楊光林就高興地吆喝著他的“同學”一起去小區的老年大學分校上課。
68歲的楊光林是余慶縣鬆煙鎮新台村村民,2018年跟隨女兒一家搬遷到余慶西部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女兒和女婿長期在外務工,楊光林在城裡和上一年級的外孫一起生活。
“沒搬來前,心裡很矛盾,怕不習慣城裡的生活﹔不搬來,又受夠了老家偏遠帶來的不便。搬了家才發現,這裡不愁吃不愁住,還能‘上學’。”楊光林說。
讓楊光林再次實現“上學夢”的就是在易地扶貧搬遷點成立的“余慶縣老年大學積善社區分校”。分校為搬遷老年群眾提供“精神食糧”的同時,還將各項技能培訓融進課堂。
“結合搬遷群眾實際情況,按照‘教其所需、教其所益、學有所趣、學有所得、學有所為’的原則,以搬遷點老黨員為主,吸納搬遷老年人,把課堂建成搬遷黨員的精神家園。”縣老年大學校長劉忠群說。
余慶縣還結合搬遷安置點的實際情況,開展常態化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送文化活動。截至目前,余慶縣解決搬遷群眾就近務工1000余人,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50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