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七星關區:干部入戶薦崗 助力搬遷群眾扎根城市

——柏楊林街道異地扶貧搬遷柏楊林安置點著力推進“五個一批”切實解決搬遷群眾就業

2020年07月02日09:31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王敏正在組裝耳機。夏民 攝
王敏正在組裝耳機。夏民 攝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發展的基石。作為貴州省畢節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有搬遷群眾29001人,其中有勞動力12755人,如何保証這批勞動力穩定就業,關系到數千個家庭能否在這座城市安居樂業生活下去,更關系到社會能否穩定發展。

近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兩側的民居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路旁的耳機制造扶貧車間內,數十名搬遷群眾正嫻熟地組裝加工耳機。

“都是手上活路,一點都不累,計件算工資,一般一個月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主要是可以自由支配時間,方便接送小孩和照顧老人。”清水鋪鎮的搬遷群眾王敏一邊安裝耳機外殼,一邊告訴筆者。

“街道的干部們不僅解決了我的就業,還幫我老公在經開區找到了一份工作。”王敏笑著說,在社區的幫助下,她丈夫彭玉文,拿著街道辦出具的推薦信找到了一份經開區的工作,如今夫妻二人每月收入能達到4000元以上。

和王敏一樣,通過社區干部入戶推薦,2018年7月從碧海街道搬遷過來的張幫巧也找到了合適自己的工作。

“我帶著3個孩子,沒辦法出去務工,社區干部知曉我的情況后,主動幫我找了一份在家就能干的活路,主要就是繞線圈,工作量也不大,一個月有1000余元的收入,基本能補貼家用。”張幫巧兩個還沒讀書的小孩在一旁陪著她。

柏楊林街道副主任單正勝介紹,像王敏、張幫巧這樣通過經開區企業、扶貧車間、物業公司、物流公司、臨街店鋪、居家就業、蔬菜大棚等方式實現就近就業的有4000余人。

“隻有群眾有了一份穩定工作,才能安心在搬遷點生存下去。我們工作的使命就是想方設法開發出更多的崗位幫助群眾穩定就業。”單正勝說。

據了解,柏楊林街道不僅隻有就近就業這一種就業方式。通過近幾年的探索發展,該街道已初步形成“五個一批(勞務輸出就業一批,就近就業一批、安置點家門口就業一批、居家就業一批、靈活就業一批)”就業模式,崗位覆蓋16—60周歲各年齡層面的勞動力。

下午時分,正在扶貧車間上班的趙雲梅手機響了起來,電話那頭是正在山東青州市務工的丈夫王光榮。

“我這邊已經穩定下來了,在蔬菜基地干活,一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還包吃包住,老板說隻要我們願意,可以一直干到年底,你在家裡就好好照顧孩子,平時就在扶貧車間干點活路。”王光榮在電話裡叮囑趙雲梅。

近年來,柏楊林街道積極對接省外有務工需求的企業,建立省外用工崗位庫,目前已組織輸出勞動力5000余人,崗位庫還剩1000余個用工崗位。

“平時我們利用包保干部入戶走訪的機會,向群眾宣傳就業信息,一旦發現群眾有就業意願,我們將立即進行崗位匹配並與用人單位聯系,雙方達成意向后,就進行有組織的勞務輸出。”單正勝說。

“目前,我們街道組織輸出省外就業5000余人,區外省內就業1000余人,安置點就業1000余人,在經濟開發區就業300余人......”單正勝板著指頭向筆者一一介紹搬遷點的就業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60歲以上的搬遷群眾,柏楊林街道特意在碧海街道流轉了200畝地供其種植蔬菜,目前,已在安排人犁地,預計6月即可投入使用。

“搬遷點有很多老人,而大部分的老人種了一輩子地,一下子適應不了城市生活,所以我們就專門流轉一塊地給他們種植。啟用后我們將這塊地劃給搬遷點的三個社區,由樓棟長組織登記有意願種植的群眾。”柏楊林街道黨工委書記付立武說。

截至目前,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通過落實“五個一批”工程,搬遷點的就業率已達到88%,對於剩余未解決就業的群眾,下一步,街道將加強扶貧車間建設,開發公益崗位等措施,積極解決群眾務工需求,保障群眾安居樂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夏民)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