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綜合性農業旅游示范園區的貴州農博園復蘇跡象明顯,觀光大巴一輛一輛、南北游客人來人往……貴州農博園負責人王需昌統計:今年以來接待的游客數量已超過去年同期。
貴州農博園內來往游客絡繹不絕。龍章榆 攝
貴州農博園在先天條件上優勢不小:區位上,位於“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遵義市新蒲新區槐安村,距離遵義機場僅10公裡、高鐵站20公裡﹔自然條件上,森林覆蓋率80%以上,年均氣溫16℃,全年無霜期就達280天。不過,在王需昌看來,景區在逆境下還能實現游客數量增長不止在先天條件,園區不斷培育農、旅、體、研、學等融合綜合業態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熱帶植物園 張楠 攝
融合綜合業態從農林景觀開始。從景區沙盤看去,規劃的板塊中分為高新農業科技區、農業科普示范區、休閑度假娛樂區、農耕文化展示區、鄉村旅游觀光區、體驗農業區六大板塊。銀杏園、玫瑰園、沙生植物園、茶花園、珍稀植物園、熱帶植物園、竹園、牡丹園、木蘭園……目前建成的10余個主題園,原生植物資源有2000多種,引進植物資源2000多種,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林景觀大觀園。來自貴陽的吳女士走在銀杏園旁的步道上發出感慨:“一個上午,看遍了全球各地的特色植物,有料、有看頭!”
沙生植物園 張楠 攝
不止要讓景觀看頭十足,貴州農博園不斷挖掘農林業態潛力,讓景區更有文化說頭、更有休閑玩頭。
“猴面包樹可以適應各種土壤環境,吸水能力特別強,果實、葉子都能食用,被稱為‘非洲生命樹’……”據王需昌介紹,在熱帶植物園,150多個科的600余種獨具特色的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吸引游客駐足。依托園區獨有資源,景區致力打造生態科普教育博物館。看一看就是一場環保科普,聽一聽就是一次生命教育,目前景區已成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遵義市科普教育基地”“遵義市科普旅游示范基地”。
女兒紅 張楠 攝
玫瑰園佔地300畝,是目前貴州唯一的玫瑰主題公園。對此,園區圍繞“愛”的文化主題打造賞花涼亭、幸福通道、真愛游廊、婚慶廣場、玫瑰山庄等休閑游樂設施,隨著“一見鐘情”“海誓山盟”“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比翼雙飛”“花好月圓”“龍鳳呈祥”“天長地久”“白頭偕老”等景點成型,景區迅速成為當地情侶熱門網紅打卡地。
……
瀕臨的金琥 張楠 攝
業態不斷豐富,游客不斷增加,源源不斷的人氣也給鄉村振興帶來了更多可能。園區優先聘請貧困群眾用工,帶動120多名群眾就業﹔園區與周邊村落鄉村觀光、農家樂、果蔬種植等產業連點成片,所在的槐安村迅速摘帽,人均收入實現翻番。
游客紛紛前來打卡 張楠 攝
目前,貴州農博園已成為具有農業科研、研學教育、觀光休閑、農業生產等多元化屬性的鄉村旅游綜合體。王需昌表示,后期建設中,貴州農博園將繼續深挖農業文化價值,打造農業文化產業鏈,在為農業生物多樣性提供保護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路徑,為各地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貴州農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