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黎永平(中)正在對審理案件開展跟蹤回訪。吳中華 攝
“黎主任,我有個案件定性的問題拿不准,想請您指導一下。”6月2日剛上班,江西省崇仁縣紀委常委、縣監委委員、審理室主任黎永平就接到了該縣巴山鎮紀委書記劉國軍的電話。今年48歲的黎永平,已經在紀檢監察一線工作了14年,參與審理違紀違法案件1000余起,他多次參加全市紀律審查技能大比武,成績都名列前茅,先后被評為撫州市紀檢監察系統案件審理業務能手、江西省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作為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小有名氣的審理業務能手,同事們遇到拿不准的問題,總能從他那裡得到答案。
2006年3月,黎永平從崇仁縣水利局調入縣紀委,從事案件審理工作。案件審理工作專業性很強,對於剛剛接觸紀檢監察業務的黎永平來說,是很大的挑戰。為了做好這份工作,他白天勤奮工作,晚上鑽研業務,他辦公室裡那些勾勾畫畫的業務書籍和工工整整的學習筆記,記錄了黎永平從門外漢到行家裡手的點點滴滴。
保障和提高案件質量是案件審理工作的核心要求。為了把案件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黎永平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關。“証據材料的復印件沒有注明提取人、提取時間,提取人簽名少於2人……”去年6月,某鄉紀委書記拿著自辦案件材料找他審理時,他毫不客氣地指出其取証過程存在的問題。對此,該紀委書記很不理解,覺得証據材料表述沒問題就行了,沒有必要這麼認真。他卻說:“案件審理是案件最后的一道關口,容不得半點馬虎”。
有一次,在審理一起扶貧領域腐敗案件時,黎永平發現辦案部門在對相關人員問責時,僅對某單位挪用扶貧項目資金的具體經辦人員提出處分意見,而對該單位主要領導隻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責任認定可能存在偏差。經過仔細梳理証據、分析案情,黎永平發現,該單位挪用扶貧項目資金是由主要領導召集班子成員開會作出決定,並安排經辦人員執行的。所以,該單位主要領導應負直接責任,單位黨組負有主體責任。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黎永平依規依紀向辦案部門提出建議,最終使相關單位負責人和單位黨組受到恰當處理,提高了問責的公信力和精准度。
秉持著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黎永平從事案件審理工作14年以來,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造成錯案的細節,經他審理的1000多個案件一直保持著零申訴的紀錄。在連續多年的全市案件質量檢查中,崇仁縣紀委的案件質量都名列前茅。
“審理工作不能一審了之,要堅持嚴管與厚愛並重,做好審理的‘后半篇文章’。”常態化開展跟蹤回訪教育是黎永平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他經常下單位、進基層,及時了解受處分黨員干部思想動態、心理顧慮,既送去組織的關心關愛,又幫助他們卸掉思想包袱、重拾干事創業信心。
剛上任不久的石庄鄉某村干部因對政策把握不准而錯發農村低保金,受到了黨內警告處分,情緒一度低落。黎永平得知情況后,專程到其家中,面對面地進行思想疏導。“以前,我總覺得自己受到黨紀處分后,即使工作再努力、干得再出色,也得不到組織的認可。”該干部說,“經過黎主任耐心的教育疏導,我感受到組織沒有遺忘我,思想疙瘩終於解開了,人一下子輕鬆了許多,干事創業的激情又被重新煥發出來了。”
“作為紀檢監察系統的‘老人’,幫助年輕干部盡快成長進步,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幫助新進紀檢監察干部盡快熟悉案件審理業務,黎永平把自己多年的業務學習筆記分享給大家,他還結合自己的案件審理工作經驗,制作了《紀檢監察機關查辦案件模擬案卷》供大家學習參考。有了黎永平的“工作寶典”,崇仁縣紀委審理室的同志們都進步很快。
“以前我在別的部門工作,沒有接觸過紀檢監察業務,剛到紀委那會兒,我經常感到本領恐慌。黎主任毫無保留地把多年積累的審理經驗和技能傳授給我,並給我壓擔子、定任務、限時間,我的業務水平提升很快,人也越來越自信了。”審理室的小周在這種手把手的傳幫帶中,很快從一名紀檢監察新兵成長為審理室的業務骨干。
十四載風雨路,十四載審理情。1000多起案件零申訴的背后,凝聚的是黎永平辛勤的汗水和“不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的嚴謹細致。“案件審理不僅要注重質量,也要體現人文關懷。在紀檢監察改革新形勢下,隻有加強學習,才能做到與時俱進、精益求精。”面對未來的工作,黎永平將勇擔使命,執著鑽研,將精准體現到案件審理的每一個環節中。(通訊員 黃紅梅 吳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