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學子共繪市民“新生活”

江口縣“新市民·追夢橋”青少年征文繪畫活動側記

2020年06月08日12:28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這是我的新家,裡面有兩間臥室、一個客廳、一間廚房、一間衛生間,還有陽台。”

“這是我的新家,我家附近有超市、有學校,還有醫院。”

“這是我的新家,這裡人多、車多、高樓多。”

“這是我的新家,這裡很干淨,很漂亮。”

在江口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梵瑞社區“四點半”課堂上,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展示參賽作品。

為深入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近日,江口團縣委在全縣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組織開展了“新市民·追夢橋”青少年征文繪畫比賽,邀請安置點青少年共同描繪他們心中的“新生活”,引導安置點的青少年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他們用最單純、最真實、最簡單的視角繪畫屬於他們自己的“新生活”﹔他們不僅能用眼睛去看、耳朵去聽,更能用心去感受,能從生活中去感受生活,所以他們用筆墨繪出歡樂、繪出夢想、繪出新市民“新風採”,記錄新市民新生活新變化……

看——

“我的新家雖然沒有豪華的裝修,也沒有齊全的家電,但我爸爸媽媽上班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在這裡每天都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我每天都很開心。”太平鎮盛世家園小區小學生楊再帥在征文中分享了他的美好心情。

“看到社區裡的人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看到外公外婆和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看到那明亮、干淨的房子,看著小朋友們在玩耍區快樂的笑容,社區真是個好地方!”梵瑞社區小學生姜慶在征文中這樣說。

據介紹,在全縣8個安置點上,除了縣委、縣政府和各重要職能部門花大力氣抓好安置點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外,團縣委、婦聯、工會等群團組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廣泛搭建社會幫扶橋梁,建青年之家、婦女之家、職工之家,辦“四點半”學校、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積極開展“黨員搭橋追夢,愛心點亮心願”志願服務等活動,為搬遷群眾快速融入“新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聽——

江口縣壩盤鎮錦繡小區全湘蓉這樣描述他的新家:“我家原來住在半山腰,房是爛木房,路面坑坑窪窪,不是停水就是停電,現在是磚混房、馬路平坦寬闊。吃水不愁、用電穩定。”他還提到“他家三表叔住上新房后還娶了新娘。”

“余弄瓦舍於白雲,一介書生,雙親因余束修以致家困難自給。然射逢盛世,時遇國策以渡窮困之家……”周屯大學生楊紹華通篇用文言文描繪了搬遷新生活新氣象。

“周屯新村從個別到全面、由內而外展現了新風貌、新形象,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溫暖,是大家永遠的避風港,溫柔且堅定。”這是江口縣凱德街道周屯安置點在讀大學生唐芳在征文中寫的一段內容。

如今,搬遷點的群眾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搬遷后的生活變化,聽得最多的也是新生活新變化的話題,孩子們字裡行間展現出來的是生活的變化,也是對新生活的一份執著與向往!

暢想——

除了描繪現在的新生活,該縣凱德街道周屯安置點在讀大學生凡美玲對自己未來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夢”。她說:“駐足於此,我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向著優秀的人民教師進發,去追逐它,不畏艱難險阻。向陽而生,以后的路,整理好行囊再出發。青春,就該如此,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一句句話語盡管簡單、純淨,但充滿真情實感,淋漓盡致的展示了該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青少年“青心向黨心、同心共筑家園夢”的美好情懷,展現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市民的新生活新變化,驚艷了江口的“最美五月天”。

據了解,全縣8個安置點,共計200余名青少年參加了此次活動,共評選了40幅優秀作品。(楊錳)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