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茶·香溢天下

2020年05月26日19:59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石阡苔茶基地  銅仁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石阡苔茶基地  銅仁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堅持綠色生態,壯大產業規模,培育企業成長、轉型升發展級,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帶動群眾增收。近年來,銅仁市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與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茶產業,交上了一張張漂亮的成績單,讓——梵淨山茶·香溢天下。

茶在山上,好茶在高原上。

位於中國大西南的貴州省,全境處於雲貴高原,平均海撥1107米,大自然的神奇構造與演化,在這裡發育了雲遮霧繞的森林植被,因而,貴州就有了“宜林山園”的美稱。

貴州省東部的銅仁市,是一塊以梵淨山為核心的山水高原,境內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雲霧繚繞,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所產茶葉品質極佳。

歷史悠久 品質出眾

翻開銅仁歷史,無處不散發出梵淨山茶的幽香。銅仁的種茶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唐代,銅仁的茶就得到了茶界認可,在茶聖陸羽的《茶經》中就有“其味極佳”的贊譽。到了明朝永樂年以后,這裡就因盛產貢茶,而享譽朝野。銅仁是茶樹的原產地,至今還保留著千年古茶樹3株, 五百年以上的古茶樹123株。“十裡錦江水,梵淨山上茶”、“山高雲霧漫,梵淨有好茶”等古詩佳句,就是梵淨山茶獨具特質的真實寫照。

地理決定地氣,生態決定環境,好山好水出好茶。銅仁的梵淨山茶,形態獨立,色澤翠綠,湯色碧綠明亮,清香持久,栗香味濃,滋味鮮爽,葉底嫩綠,色、香、味、形俱佳。經專家鑒定和相關機構檢測,其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均優於國家標准,被譽為“綠茶極品”。其中石阡苔茶,因鉀元素達到28000mg/kg,具有“富鉀天下”的美譽。

為確保茶葉的自然品質,梵淨山茶從茶樹的繁育到茶葉的採摘、加工,始終堅持綠色生產的理念。銅仁的茶農和茶企都是一絲不苟,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准,加強茶園投入品質管理。極品茶採摘和加工,更是延續千百年來的傳統,依靠手工,杜絕機器的侵擾。全面推進茶葉綠色發展。

優良的自然品質,傳統的綠色工藝,為梵淨山茶贏得了一項又一項榮譽:

1958年,石阡縣的茶葉生產,獲國務院表彰,周恩來總理親手頒發嘉獎令、授獎旗。當年,全國僅有三個縣獲此殊榮。

梵淨山茶的兩個主導產品——梵淨山翠峰茶和石阡苔茶,分別於2006年、2009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並注冊登記為地理標志証明商標。

梵淨山翠峰茶在“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中六次榮獲“一等獎”﹔1997年被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認定為貴州省唯一一個茶葉名牌產品﹔1999年被第四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認定為名牌產品,並指選參加建國五十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成果展。

石阡苔茶多次在日本、香港國際綠茶評比中榮獲“金獎”﹔ 2010年被評為“貴州三大名茶”之一﹔2012年“石阡苔茶” 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5年以來,梵淨山翠峰茶和石阡苔茶的產地印江自治縣和石阡縣,先后被授予“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苔茶之鄉”、“中國長壽之鄉”、“貴州最美茶鄉”和“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被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江口、思南等五個縣被列為“貴州省重點產茶縣”……

“梵淨山茶”系列產品在國際國內各種茶葉評比活動中獲金獎100多個。

一張張凝聚著生態優勢和勤勞智慧的獎牌,一份份飽含艱辛和喜悅的榮譽,詮釋了“梵淨山茶•香溢天下”的品牌價值。2019年,“梵淨山茶”公共品牌排名全國第31位、品牌價值23.4億元,品牌價值增加3.54億元。“梵淨山茶”已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茶葉區域公共品牌。

轉型升級 新星崛起

隨著銅仁生態茶產業的不斷轉型升級,近年來,梵淨山茶的主導產品由兩個變成了三個——梵淨山翠峰茶和石阡苔茶之外,新產業——梵淨抹茶,一經亮相,就驚艷了世界。

與古韻清香、耐人細品的茶盞不同,提起“抹茶”,又是一股濃膩而又清新的味道。

抹茶生於茶,卻打破了傳統茶葉的桎梏,因其本身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30余種,是茶中唯一兼具飲、食、妝功效的產品,市場前景廣闊。據統計,目前全球抹茶需求量在1.2萬噸,全球抹茶生產總量在5000噸左右,市場供給缺口很大。

憑借銅仁生態茶產業的優勢,看准抹茶產業的廣闊前景,2017年,銅仁市委、市政府將打造“世界抹茶之都”作為戰略決策部署重點推進,以進一步延長茶產業鏈條,提升茶產品附加值,提高茶產業效益。努力把銅仁打造成為國際抹茶文化中心和交易中心,把抹茶文化節打造成為助推貴州茶葉產品走出國門、融入世界的又一重要平台。

2018、2019連續兩年梵淨山抹茶大會成功召開,一舉拿下“中國抹茶之都”“中國高品質抹茶生產基地”桂冠,標志著銅仁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東部、有別於西部及省內其他市州茶產業發展的特色化、差異化、高端化之路,加快推動了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發展抹茶產業,銅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市茶園基地面積189萬畝,排名全省第二位,約佔全省茶園面積的四分之一。2015年,銅仁市引進貴州貴茶有限公司落戶江口,投資6億元建設年產2000噸抹茶的生產企業。至2019年建成碾茶生產線50條,抹茶生產線2條,抹茶原料基地10.29萬畝,實現抹茶產量1600噸,實現抹茶產值3.2億元。這為銅仁發展抹茶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抹茶,銅仁有最佳的茶葉原料。銅仁區域所產梵淨山茶水浸出物含量達38%—47.8%,茶多酚含量達16.7%—31.5%,氨基酸含量達3.1%—10.6%,賦予了梵淨山茶色、香、味“三鮮”的獨特魅力,各項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均優於國家標准和貴州省地方標准,是制作抹茶的最佳原料。

“梵淨抹茶”系列產品,成為貴州省“干淨茶”“放心茶”“優質茶”的形象代表。

產業發展 助推脫貧

借助良好生態,近年來,銅仁市充分發揮茶產業優勢,打好精准扶貧攻堅戰,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2019年,全市實現投產茶園面積128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11.21萬噸、茶葉總產值108.9億元,全市新建高標准茶園18.2萬畝,建成茶葉專用基地31萬畝、建設歐標茶12.1萬畝、推廣“白葉一號”等優良茶樹品種3.07萬畝。全市涉茶人數94.08萬人,茶產業帶動4.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涉茶貧困戶戶均增收2696元。

石阡縣緊緊圍繞“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的總體要求,立足縣情,以茶葉為主導,以“果蔬藥+苗木苗圃+生態養殖”為重點,加快 “1+3”農業產業布局,遍及全縣農村,涉及茶農8.8萬戶30萬人,助推脫貧攻堅。2019年全縣35個以茶葉經營為主的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向35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入股紅利175萬元。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向茶農發放紅利1.1億元以上,帶動3743戶貧困戶14441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戶戶均增收1800元以上。

印江自治縣紫薇鎮按照“公司+村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成立梵淨貢源茶業有限公司,整合全鎮9個村集體5082畝低產茶園,通過扶貧資金的幫扶,建成一座佔地2300平方米的規范化、標准化、高效化茶葉加工廠,年加工能力500噸以上。2019年公司加工各類茶產品110噸,實現產值2734萬元,覆蓋全鎮1800戶茶農,帶動232戶69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德江縣煎茶鎮引進浙江茶商落戶高竹村發展茶產業,2018年成立了貴州茗芽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和茗貢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村委會”的利益聯結機制,與村委會簽訂土地流轉合同1058畝,2018年2月開始定植茶苗,2019年3月實現初投產。建園一年就生產加工干茶260公斤,產值達32萬元。茗貢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涉及農戶138戶,其中貧困戶29戶。2019年高竹村戶均土地流轉收入1728元,戶均務工收入17800元,村集體分紅收入19044元,貧困戶戶均分紅收入438元。同時,該合作社利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助資金50萬元入股,帶動了相鄰的深度貧困村——尖台村貧困戶80戶、建檔立卡戶391人入股分紅,戶均分紅350元。

……

一個又一個的脫貧成效,堅定了440多萬銅仁人民發展生態茶產業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了走發展生態茶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

目前,銅仁市有茶葉企業611家、專業合作社639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並舉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壯大了茶產業生產經營主體。產品不但銷往全國大中城市,更直接出口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區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在銅仁這塊以梵淨山為核心的山水高原上,在雲遮霧繞中成長起來的那一片片生機勃勃、綠意盎然的茶園,傳遞出綠色生態的信息,其生產的產品,像一個個秉承綠色生活理念的使者,跨越千山萬水,飛入千家萬戶,傳遞自然與健康。(文/胡麗平)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