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社區便民服務站。萬飄陽 攝 |
近日,在畢節金海湖新區錦繡社區,正在辣椒種植基地務工的郭方明過上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美好生活。“自從我們搬到錦繡社區之后,居住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真正過上了大城市的生活。”說起今天的幸福好日子,他笑得合不攏嘴。
易地扶貧搬遷是金海湖新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環,將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貧困群眾和確需同步搬遷的群眾,搬遷到生存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居住,從根本上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真正實現了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發展目標。
搬得出 升級易地扶貧搬遷模式
“十三五”初期,金海湖新區有53個貧困村,其中21個為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4萬人,相當一部分貧困群眾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深山區、石山區,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為了保証搬遷質量和脫貧成效,新區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把符合搬遷條件、自願搬遷的群眾,向就業、就學、就醫、交通等區位優勢比較突出的幸福小鎮、錦繡金海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進行安置,為搬遷群眾長遠生計和后續發展創造更加優越條件,打造升級版的易地扶貧搬遷模式。
同時,為筑牢搬遷群眾后續生活保障,金海湖新區陸續出台各類利好政策,不斷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建設,讓搬遷群眾盡快融入新環境。
穩得住 生活面貌煥然一新
今年55歲,搬到錦繡社區一年多的郭明雲說:“搬到這裡后方便多了,生活條件也比以前好,沒事的時候我還經常去跳廣場舞呢!”“老家那邊條件差,到處都是山坡,這邊環境好,熱鬧得多。”說起新生活,老人十分滿意。
如今,郭明雲一家住進了舒適的新房子,平時就近務工干活,家庭生活面貌煥然一新,幾個孫子就近入學,比在老家方便多了。
為保障搬遷對象后續就學問題,實現搬遷后就近就學,現已建成學校12所(其中幼兒園3所、小學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同時配齊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滿足搬遷子女就近入學需求,為他們提供便利,確保搬遷群眾搬遷后能就近就學。
新區各安置小區還設有便民服務中心,為搬遷群眾提供了便利、高效、快捷的服務,大大提升了搬遷群眾的滿意度,加快推動了他們融入新生活。
能致富 做好搬遷“后半篇文章”
正在錦繡社區扶貧車間工作的搬遷戶陳興學開心地說:"我是從岔河鎮戈樂村搬來錦繡社區的,現在在小區的扶貧車間工作,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以前在外面打工也才這點工資,現在到家門口就業方便照顧家人。"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搬遷群眾多是在家種地務農的村民,基本沒什麼技能,為確保搬遷群眾穩定就業,金海湖新區社會事務管理局針對搬遷群眾技能差、崗位少、就業難等問題,通過建立搬遷勞動力台賬,開展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崗位,開展就業指導,幫助實現就業。
同時,新區積極引進扶貧車間進安置點,為部分勞動力欠缺的搬遷對象提供相應就業崗位,積極配套安置點產業項目。通過園區企業覆蓋、公益性崗位兜底等方式為搬遷對象提供合適崗位。並且建立了就業創業服務中心3個,支持和鼓勵培訓機構與市內外企業開展合作,通過先定崗、再培訓的方式開展“訂單式”培訓,實現培訓結業即就業的目標。
截止目前,我區“十三五”實施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計搬遷1485戶647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90戶5615人,同步搬遷非貧困人口195戶861人。(呂聯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