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扶貧車間圓搬遷群眾就業夢

2020年05月22日09:20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宏信服飾加工廠。楊友 攝
宏信服飾加工廠。楊友 攝

沿河自治縣思州安置點A區(沙沱社區),一棟棟金黃色安置房,依山而建、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安置小區內柏油路直通每棟樓前,廣場、超市、菜市、幼兒園、衛生室、企業等應有盡有,與城市小區沒有區別。在小區裡徜徉,一種清新、愜意的感覺油然而生。

據悉,該安置點目前已完成全面搬遷入住,共安置困難群眾799戶37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6戶2360人。

近日,筆者在安置區內銅仁高新區幫助沿河脫貧攻堅就業扶貧基地,即銅仁高新區配寶新能源科技沿河電子組裝扶貧車間,看見100多名工人各就各位整齊坐著,有的生產電風扇零件、有點生產充電器零件,一派繁忙的景象。

“這裡要擰緊點,通電運行后才不容易壞。”車間管理人員周娟正在給工人袁鳳芝講解小電風扇生產注意事項和要點。周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共有人口7人,4個小孩都在讀書,家庭生活靠夫妻二人打工來維持。“今年受疫情影響,外面許多工廠也不景氣,加之小孩在本地學校讀書,家裡老人也需要有人照顧,於是過完春節我就留在了家裡,3月份才從老家沙子街道明星村正式搬遷到這裡居住。”

由於她以前一直在深圳的一些工廠打工,對廠裡管理模式比較熟悉,見識相對比其他工人廣。加之她比較年輕和機靈,還懂點文化,在前期培訓中,很快就掌握了電風扇、充電器等電器部分零件組裝技術,得到了扶貧車間領導們的認可,並提拔她當了車間管理人員,每月固定工資3000元。加之她是社區樓棟長,每月也有幾百元工資,加起來她月固定收入有4000元左右,解決了她搬遷的后顧之憂。

同樣,50多歲的建檔立卡戶袁鳳芝是2019年從黑水鎮桂家山村搬遷到這裡來的。以前她們雖說搬來了,但實際沒有在這裡長期定居。

“我們去年搬到這裡來,沒有企業搞生產加工,一天沒有事做心裡慌啊,隻好又返回老家種田。如今這裡有了電子廠、服裝廠,我們在廠裡上班,有固定收入,再不會返回老家了!再說,這裡的環境好,孩子上學也方便,下樓就可以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比老家好多了!”袁鳳芝說。

袁鳳芝家有兩個孩子讀大學,一個孩子讀中職,全靠夫妻二人打工維持一家人生計。社區根據她的家庭情況,一邊安排她在社區做保潔員,丈夫做樓棟長,一邊安排她在電子廠打工,如今她家每月固定收入4000元以上。“在這裡比在老家種地收入多多了!”袁鳳芝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沿河電子組裝扶貧車間負責人唐學芬介紹,該扶貧車間3月25日開始建設,到4月10日兩條生產流水線就投入了運行,實現了一邊培訓一邊建設目標。截至目前,該車間已培訓學員3期200人次,已建設完成了5條生產流水線,解決了100多人就業。

5月15日,該扶貧車間首次向工人發共放了工資12萬元。其中,發放了半個月來試產期工資5萬元,培訓、生活等補貼費用7萬元。6月份開始,該車間計劃實施“保底工資+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的模式,提高企業產能和工人的工資。

同時,該車間為了全面解決各類搬遷群眾就業,推出“四線一面”就業模式,即“8+2生產流水線”“8小時生產流水線”“靈活生產流水線”“特殊群體生產流水線”“家裡就業生產面”。“8+2生產流水線”主要解決年輕化、專業化、速度快、可加班的人群就業。“8小時生產流水線”主要解決中年人生產速度一般,因家庭情況不能加班的人群就業。“靈活生產流水線”主要解決家庭事務多、接送小孩上學、放學回家的人群就業。“特殊群體生產流水線”主要解決殘疾人、動作慢的人群就業。“家裡就業生產面”主要解決出不了家門的人群就業,在車間將器材領取回家,在家生產好后交到車間,按件計價。

該扶貧車間為了提高工人的業務生產水平和工作效益,讓工人勞逸結合,開設了職工俱樂部KTV,設立了職業技能培訓夜校、小學低年級4點半課堂和開展戶外拓展活動。其中4點半課堂,主要是解決小孩放學后爸媽還在上班或加班,孩子可在另一個房間內由志願者輔導作業或玩玩具,直到父母下班帶走孩子。

同樣,在該安置點宏信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3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著加工服裝。公司負責人安帥介紹,3月24日機器設備到位,通過兩天安裝調試、投入使用以來,共培訓了工人200余人次。目前公司主要生產校服、民族服裝等,如果工人堅持上班熟練操作后,每個月工資至少在3000元以上。

在宏信服飾有限公司上班的搬遷戶劉芳,是從思渠鎮洞仙村搬到這裡的。“這裡與我們老家相比,環境和各樣條件都比老家好得多。但是工廠必須要長久開下去,讓我們搬遷戶有地方打工才有收入,我們才能長期在這裡生活下去啊!”

今年,該安置點通過銅仁市“9+2”幫扶沿河產業發展帶動和沿河縣制定的一些優惠政策,共引進宏信服飾加工廠、配寶新能源電子產品組裝廠(扶貧車間)、華聯超市、沿河縣汽車坐墊木珠加工廠、沿河縣雙喜鋁金門窗生產項目、雙喜超市等企業6家,可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

目前,6企業已正在試運營3家,吸納了449人就業,其中搬遷群眾就近就業219人。同時,安置點還新開發公益性崗位樓長、網格管理員、保潔員等46名,全方位幫助和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努力實現“一戶一人”就業目標。

易地扶貧搬遷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發展問題,同時也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政策性強、難度大。近年來,該縣通過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讓企業落戶安置點和完善安置點“五個體系”建設,基本解決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問題和實現了搬遷群眾生活安心、舒心、放心的目標。(楊友)

(責編:郜林筱、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