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萬畝生態油茶基地觀光台遠望去,一座座山丘呈現出一環環梯田狀,優美曲線蜿蜒如春螺,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山腰間還有一條白色的水泥路,如同絲綢般從山腳盤繞到山腰,晨霧繚繞,美不勝收。看到眼前的這幅美景,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常年棄耕的荒坡野林。
近年來,鬆桃苗族自治縣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該縣平頭鎮依托山地地勢,盤活土地資源,利用閑置荒山打造建設萬畝油茶產業示范基地,作為鞏固脫貧增收成效和生態保護的長效型主導產業。油茶示范基地建成以來,已為該鎮勞動力提供務工55萬人次,支付勞務費3300萬元,有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19戶5293人穩定脫貧,將千百年來的“窮山溝”變成“金銀川”。
高位推動,荒山變茶山
“為統籌推進我縣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助推全縣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全面勝利。我們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農村產業革命工作領導小組,並結合鄉鎮實際,因地制宜組建了十大重點產業基層專班,形成‘高位推動、上下聯動’機制,保障重點產業項目規劃落地生根、產生效益”談起如何推動該縣農村產業革命頂層設計落地實施,形成全縣“一盤棋”,走出一條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小康路,該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平頭鎮脫貧攻堅總指揮長張伶俐表示。
2019年,在“高位推動、上下聯動”機制作用下,由她牽頭負責推動產業選擇、實施建設等各項工作開展的該縣平頭鎮,按照“一軸三區一中心”的總體發展規劃布局,確立打造萬畝油茶產業示范基地作為支柱性產業。截止目前,油茶產業示范基地已實現,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轉土地14000余畝、建成產業路20余公裡、種植油茶11000余畝,讓多年來閑置的萬畝荒山變成萬畝茶山。
黨建引領,茶山變美景
“這二十幾個人都是我們村的,年齡都是七十多歲了,現在政策好啊,不僅政府把這些荒坡都利用起來種油茶,哪想到我們還能來開荒挖土掙錢,身體好點的還可以不要錢領一塊地自己種辣椒賣錢”筆者採訪到正在生態油茶基地務工的該縣平頭鎮蓮塘村村民楊翠蘭,她對本地政府的開墾荒坡種油茶,並按每天60元招收村民來務工的做法贊不絕口。
為解決萬畝生態油茶植株在挂果前兩年生長期內,無利潤增收以及需除草施肥管護等問題,充分發揮本地黨組織引領作用和黨員帶頭作用,實現“實施有人跟蹤、生長有人管護、產銷有人對接”產業良性管理。該縣平頭鎮以“黨組織建在產業園、黨員聚在產業園、農民富在產業園”的思路和一村三書記(村脫貧攻堅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帶頭創新、帶頭干事、帶領致富”任職理念,探索出“民心黨建+扶貧資金+村級合作社”的油茶套種管護模式,即整合涉農扶貧資金投入發展油茶套種產業,村級合作社負責統籌實施,採取“兩支部”(村脫貧攻堅黨支部,村黨支部)引領、農戶認領、黨小組集體承包、村級專業合作社包保四種管護模式,實施短效經濟農作物套種,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獲得收入的同時,強化產業路徑黨建引領。
“通過我們這個四種管護模式,今年生態油茶基地套種辣椒、花生等有2600多畝,不僅實現了我們油茶基地兩年的生長期有人去管護,同時還將帶來不錯的收入”說到這四種管護模式給生態油茶基地帶來的好處,該縣平頭鎮蓮塘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梁忠益十分滿意。
據介紹該縣平頭鎮還對套種產品進行種植區域規劃,套種的產品成熟后,將會在萬畝綠色油茶林中有規律的呈現出,一條鮮艷的紅色辣椒帶、一條濃郁的黃色大豆帶以及一條蔥翠的青色花生帶,如五彩絲綢披在山間,讓茶山變成美景。
模式創新,美景變金山
該縣平頭鎮萬畝生態油茶基地通過創新“國有公司+鎮級專業合作社+村級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由國有公司全額投資為建設主體,鎮村兩級合作社負責組織實施並經營管理,農戶以土(林)地入股。國有公司、鎮級合作社、村級合作社與農戶層層簽訂油茶產業發展合作協議進行利益共享,使得農戶既是項目合伙人又是套種承包者、園區工人,實現多點增收。
“產業收益后,我們的農戶首先可通過土地入股獲得分紅,按照國有公司、農戶、村級合作社7:2:1比例進行利潤分配,以盛產期平均每畝採果3000斤,每斤1.5元計算,預計每年產值可達5000萬余元,可實現2000余戶入股農戶平均每年增收約7500元。其次可通過出工勞務獲得薪金,按照園區每年10萬人次的管護勞務需求,以每人次60元計算,可實現每年分發勞務費用600萬余元。再者還可通過承包套種地獲得產品收益,按照2600余畝套種面積計算,以套種花生每畝產值1900元為例,可實現每年套種增收490萬余元。”當問起萬畝生態油茶挂果后能為村民們帶來多少增收時,該縣平頭鎮投資建設生態油茶基地的鬆桃縣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郎永祥為筆者詳細的算起了一筆生態致富的“經濟賬”。(圖\文 李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