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精准 聚焦問題補“短板”
春日和熙,正是播種好時節。在貴州省農科院熱作所農藝師的指導下,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蔗香鎮的村民正忙著種芒果。坑要挖多深,土藥怎麼培,種該怎麼下,排水溝要怎麼處理……每一項皆有講究。
地處麻山深處的望謨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被列入國家挂牌督戰名單。素有“貴州小三亞”蔗香鎮,因獨特的氣候優勢,適合種植熱帶水果。不過,由於過去缺資金、缺技術、缺穩定的銷售渠道等因素,當地的農業產業始終處於“小、亂、散”狀態。
找准了問題和“短板”所在,由望謨縣派到鎮裡的督戰隊開始全面發力。協調銀行找資金,流轉土地建規模,引進企業暢銷路。今年春耕期間,還請來農科所的專家,為村民提供技術服務、產業選擇咨詢、現場指導培訓等,有了科技的“加持”,群眾參與產業結構的熱情和信心進一步高漲。
“沒有好房子,何來好日子?”聚焦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和人居環境整治等短板和問題,沿河縣正在全力攻堅,逐一補齊,讓群眾生活更美、日子更甜。“以前覺得房子隻要不透風不漏雨就行,現在這麼一改造,真到亮堂多了。”村民楊萬林說。
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沿河縣大力發展空心李產業。沿河縣宣傳部供圖
楊萬林家住沿河縣官舟鎮木梓嶺村,2018年,一場車禍讓他喪失了勞動能力,如今生活主要靠低保維持。近段時間,駐村干部不僅免費幫他把房屋重新修葺了一番,還對房前屋后進行了硬化,這讓他心裡有著說不完的感謝和感動。
“有一份收入,則多一分安穩。”在貴州省水城縣,當地把開發公共服務崗位作為鞏固村庄整治成效、解決貧困群眾就業的有效途徑,目前已開發出10190個公共服務崗位,帶動4.05萬人實現增收。黔西南州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力開通“返崗直通車”,通過組織包機、包車、自駕等方式,幫助30多萬回鄉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廣開群眾增收脫貧門路。
“找准病根,才能對症下藥。”貴州省扶貧辦主任李建表示,脫貧攻堅,貴在“精准”。開展挂牌督戰工作,更是如此。各地黨員干部必須沉下心來,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等,以目標、問題和結果為導向,因村、因組、因戶“開藥方”,對標對表抓整改,才能真正“督”出脫貧高質量,“戰”出全面小康好成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