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楊倫麗)國道省道改造加快升級,縣鄉公路延伸拓展,通村油路全面提升,美麗鄉村連戶路走進千家萬戶。自2014年以來,正安縣累計投入資金140.9億元,建成高速公路104.2公裡,改造普通國省道164.9公裡,改造提升縣鄉道206.92公裡。交通動脈的暢通,讓這裡的產業興旺起來。
切面板、粘梁架、夾內條、合桶、粘邊……4月12日,在正安縣吉他產業園貝加爾樂器生產車間,工人有條不紊地完成工序。這家企業日產吉他1600把,去年,公司產值達到7000萬元。
貝加爾樂器公司總經理趙山坦言,企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交通的助力。“每天有1200把吉他銷往全國各地,訂單大都是3天左右到貨簽收。當初我正是瞅准了正安通高速這個優勢,選擇回到家鄉發展線上銷售。”
正安是一個典型的不沿江、不沿海又無鐵路的內陸山區,道路不暢,山高路陡,群眾出行不便,產業難發展,一直是正安縣農村群眾心中的一塊“心病”,也是長期以來制約該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以前一聽說不通高速,幾乎都不願意來正安投資發展。”正安縣投資促進局局長韋源說。
痛定思痛,正安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把改善交通基礎設施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實。
2015年10月10日,務正(務川至正安)高速全線開通,結束了正安不通高速的歷史。2015年底,銀百高速貴州境內通車,促進了正安縣與重慶市的互通互融。2019年12月25日,綏正(綏陽至正安)高速建成通車,與務正高速相連為務遵高速。
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帶動了正安的吉他工業“無中生有”。
近年來,正安縣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引進了吉他產業,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108家(其中吉他生產及其配套企業72家)的特色產業園,年產銷吉他600余萬把,產值近60億元。去年2月,還建成正安國際吉他台灣產業園。同年12月,吉他產業園吉他實現從重慶港正式揚帆出航,遠銷海外,這標志著地處內陸的正安吉他有了自主出口能力。
交通運輸對正安的工業發展助力不小,對農業產業發展亦是“催化劑”。
“沒有路,就沒有出路,發展就沒有門路。”正安縣謝壩鄉黨委書記何濤說。他告訴記者,過去因為交通不便,收購農產品的商販都不肯進村,群眾趕場賣菜遠的要背著走幾十裡山路。
興交通,打通大動脈、疏通毛細血管同步進行。
據了解,在“十三五”期間,正安縣撤並建制村硬化道路1837公裡,完成“組組通”公路硬化1283公裡,實施進寨公路443公裡。全縣各類公路通車裡程達4665公裡。路網密度達每100平方公裡178公裡。
路通暢了,鄉村產業開始興旺起來。借著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謝壩鄉的林下生態雞“飛向”上海,進入浦東靈楊菜市場、楊浦商貿集團旗下各家農貿市場、第一食品商店和“叮咚買菜”等線上平台。正安方竹筍鮮筍也首次進滬銷售。“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交通便捷加上冷鏈運輸,才讓新鮮的方竹筍走進了上海。”上海援黔干部、正安縣副縣長李國文說,去年,正安向上海銷售了740噸方竹筍干筍和保鮮筍,全年累計金額達到172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茶產業也搭上交通“快車”順利出山,28萬畝生態有機茶銷往省外。
據正安縣茶產辦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縣茶葉年產量7000噸,年產值8.3億元。全縣茶園覆蓋20個鎮(鄉、街道),帶動5萬戶近20萬人(其中貧困戶10249戶43734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正安以“三縱兩橫一環”為主體、以“一小時經濟圈”為目標的交通骨架網絡已然形成,未來,隨著正習(正安至習水)高速的開通,北上重慶,南下廣東,東到湖南,西進四川將實現全程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