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桐梓3月30日電(龍章榆) 3月下旬,貴州省桐梓縣燎原鎮田壩村200畝長林苗圃基地裡,村民們已開始忙碌。月底前,基地裡的方竹苗要按計劃供應到全縣各個方竹栽植戶手中。
作為中國方竹筍之鄉,桐梓持續謀劃加大方竹筍產業,從2016年到2019年,方竹筍產量由1.6萬噸增加到3.8萬噸,產量增長137%。直接產值由1.2億元提高到5億元,增長316%。
像方竹筍這樣快速成長的“亮眼”產業在桐梓目前並不少。桐梓縣通過調結構、打品牌、拓市場,讓傳統農業向現代山地高效農業轉型,讓市場上的“桐品牌”越來越響、市民的餐桌不斷豐富、農民的腰包越來越鼓。
方竹林。王印 攝
山高坡陡、土壤貧瘠,這樣的地裡能種什麼?
“花椒耐干旱、耐貧瘠、成活率高,產量高,投資也小,這裡種,很合適!”在官倉鎮馬孔村的半山腰,村監委主任張其虎指著眼前的一大片山地,說出了答案。“今年村裡作了規劃,一年種植要超過1000畝。”他說。
馬孔村的選擇不是空穴來風。桐梓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比傳統農業,花椒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點,管理也相對容易,還有利於保持水土。
馬孔村的花椒樹正在育苗。龍章榆 攝
借此特性,針對縣內80%以上的耕地是坡耕地的現狀,以及離重慶、四川火鍋市場較近的區位優勢,桐梓制定了把9個鄉鎮作為全縣花椒產業發展重點區域、推進花椒產業示范園和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的三年“小目標”:計劃每個鄉鎮每年要建成500畝以上連片花椒示范園1個、3年內每個鄉鎮建成1000畝以上連片花椒示范園1個、縣級花椒專業生產村10個。
什麼適合種,市場要什麼,什麼價錢好,就選擇什麼。不止在花椒上的“大手筆”,桐梓結合全縣實際,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區域特性,立足“資源優勢”調結構,以低效作物全面調減為目標導向,推出“11122”產業規劃:圍繞一縣一業發展方竹100萬畝、牲畜出欄100萬頭、蔬菜10萬畝、紅粱20萬畝、花椒20萬畝。
老高山酸菜公司廠房已投入使用。龍章榆 攝
桐梓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推進產業發展,縣裡打出出人、出錢、出政策系列組合拳:成立由縣級領導擔任的壩區工作領導小組,擔任各壩區壩長高位推動﹔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用於壩區修建機耕道、排澇排洪溝渠、水池、大棚、冷鏈配套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縣精選農業技術干部42人深入田間地頭“辦公”,培訓16425人次……
目前,桐梓新栽植方竹25萬畝、花椒3.5萬畝,全縣方竹面積達80.8萬畝、花椒面積達8萬畝,種植有機紅粱10.35萬畝……一個集約化、規模化、特色化、高效化的特色優勢產業格局正在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