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沃野繪新景!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

2020年01月15日17:35  來源:貴州日報
 

廣袤田野,繪就新景。

剛剛過去的一年,貴州農村產業革命取得重大突破,農村面貌得到整體性提升,農業經濟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可喜成績——

預計農業增加值增長5.7%,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其中種植業增加值預計增長8.4%左右,為近年來最高增速﹔預計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5%左右。

兩年來的實踐証明,貴州農村產業革命不僅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提高了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農業更強——

特色優勢產業迅速做大規模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由於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貴州農村產業小、散、弱的特征較為突出,農產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歷史一再延續。

加快農村產業發展,不僅關系貴州貧困農民脫貧,更關系到2000萬農民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小康路。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2018年2月,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這項重大決策,擲地有聲。

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為、夜難寐。

全省上下迅速行動,認真落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形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深入推進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和工作作風“三場革命”。

立足資源稟賦,在深入調研和認真分析研判基礎上,圍繞茶、食用菌、蔬菜、水果、中藥材、刺梨、辣椒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我省明確12位省領導領銜推進。每個產業均制定產業發展推進方案,明確主推品種,從政策、資金、資源等方面集全省之力大力發展。

因為心中有夢,我們斗志昂揚。

12位省領導帶頭抓具體、抓深入。省農業農村廳成立8個產業領導小組,建立“一個重點產業、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技術團隊”工作機制。在全國聘請7位院士作為產業發展顧問,在省內組織專家組成專業團隊,對特色優勢產業品種開展技術指導。

對照“八要素”找差距、強弱項、補短板。各地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中,聚焦優勢品種和優勢單品,優化產業結構布局,迅速做大規模,不斷提升某一單品的周年持續規模供應能力,大幅提高貴州特色產業市場佔有率。

地處梵淨山西麓的印江自治縣,搶抓全省深化農村產業革命契機,啟動實施“千菇萬戶”工程,引進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了木黃食用菌科技園區,預計2019年食用菌產業種植規模達4.52億棒(萬畝),綜合產值19.7億元。

東風夜放花千樹。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投產茶園面積601.7萬畝,產值447.78億元﹔食用菌種植規模將達到31億棒,產值132億元﹔蔬菜種植面積1610萬畝﹔生態畜牧業全年可完成肉產量210.9萬噸,水果產業種植面積達803.05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655萬畝,水產品產量24萬噸,辣椒種植面積512萬畝……

一個個特色優勢產業規模的迅速崛起,猶如繁星點點,照亮群眾脫貧致富小康路。

農村更美——

一二三產融合展現新畫卷

“摘一串葡萄,品一盅美酒,享一段鄉野時光”,2019年夏天,貴安新區高峰鎮申浙多彩葡萄園基地讓游客盡享“多彩套餐”。

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基礎,高峰鎮引進泰亨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壩區,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蝦+稻”“蝦+藕”“蝦+茭白”種養業500畝,實現畝產值10000元以上,並在蝦苗培育、中央廚房、農旅一體化方面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三產融合發展,這是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必然選擇。壩區,成為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突破口。

立足一產,提升價值鏈。結合當地資源稟賦,突出地方特色,全省壩區通過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完善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拓展農業觀光旅游、農事活動體驗等多種功能,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旅一體化。

三產融合突飛猛進。壩區實現經濟效益從一產、二產、三產的簡單疊加向乘積裂變式發展。

畢節市構建產業、生產、組織、市場“四大體系”和“一產+二產+三產”的產業體系,在發展食用菌、香蔥等高效經濟作物的同時,大力發展加工業和休閑旅游業,推動三產融合。如今,壩區主導產業種植面積23.55萬畝,有農產品加工企業262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2家,年接待游客7.66萬人次。

萬山區高樓坪鄉壩區,立足山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廣“九豐農業+”模式,累計發展標准化大棚蔬菜示范基地57個,種植蔬菜1.2萬畝。同時,集“種、研、訓、游、養”五大功能於一體,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打造旅游觀光和生態養老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從“傳統”邁向“現代”,從“單一”轉向“融合”,三產融合有力助推,貴州鄉村日新月異。

連綿翠竹讓赤水的山更綠,村更美。從單純的紙漿板到成品紙加工的全鏈條發展,每噸竹子產值從4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2萬元。以竹為食、以竹造物、以竹興旅……赤水竹子串起一、二、三產業鏈,70000赤水農民“走上竹旅路、吃上竹旅飯、發上竹旅財”。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2020年,我省將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把農民的種植養殖與觀光、採摘、民宿、休閑、養生等體驗活動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山地旅游等新興業態,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調優一產,提升二產,發展三產。在農村產業革命的有力推動下,三產融合在黔中大地上遍地開花,編織著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瑰麗畫卷。

農民更富——

產業特色成精准脫貧的“亮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透過數據看變化。2019年,貴州通過產業帶動111.88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產業特色,正成為貴州精准脫貧的“亮色”。

沉甸甸的數字背后,凝聚著全省上下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不懈努力和執著追求——

組織方式加快轉變。因地制宜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加快農戶加入合作社。創建“村社合一”合作社10000余家。

產銷對接創新升級。“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等產銷對接機制風生水起。主動對接全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引導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共建農產品直供基地。

品質品牌提升加強。2019年,全年新增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農產品37個,累計達100個﹔綠色食品企業143家,產品236個,產量37萬噸,產值318億元。“貴州綠茶”成為我國首個省級區域地理標志茶產品。

同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發展加工、搞活流通、開拓市場等作用,讓農民緊密融入產業鏈、價值鏈,分享利益鏈。

看今朝。“黔貨出山”猶如“猛虎下山”——武陵山下,江口“梵淨抹茶”走向世界﹔紅水河畔,望謨“跑山牛”跑進浙江余姚城﹔烏蒙深山,威寧“三白”(白菜、白蘿卜、蓮花白)走俏東南亞市場……

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入推進,成果看得見、摸得著。

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喜人,預計平均畝產值7500元以上、比去年增長30%左右。湄潭興隆壩區通過“稻+蝦、蟹”模式,實現平均畝產值1.1萬元﹔石阡石固壩區運用“蔬菜和羊肚菌接茬”模式,實現平均畝產值2.6萬元……

農民勞動素質和獲得不斷提高,截至11月,就業技能培訓農民91.47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5.69萬人次。全省“三變”改革試點村達11404個,覆蓋92.1%的貧困村。

目前,全省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178家,經營領域涵蓋一、二、三產業,共聯結合作社11016個、帶動農戶211.82萬戶,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8.34萬戶,增收總額26.86億元,戶均增收7005元。

繼續書寫農村產業革命的貴州篇章,我們充滿必勝的自信。

2020年,貴州將培育一批經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新型主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200家以上,省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2000家以上,100%的農戶加入合作社,100%的合作社有企業帶動,確保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將產業革命進行到底!讓農業越來越強,讓農村越來越美,讓農民越來越富。

告別2019年,迎來2020年,決戰脫貧在今朝!貴州砥礪初心、奮勇前行,奔向鄉村振興路。(趙勇軍 鄧鉞潔)

(責編:羅彬月(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