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鎮新農村籠鴨養殖基地
近年來,仁懷市三合鎮立足實際,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新農村發展籠鴨養殖項目,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日前,在三合鎮新農村籠鴨養殖基地裡記者看到,近2000隻羽毛淡黃、胖乎乎的鴨子正“排隊”稱重。稱重過后,幾位村民便將它們裝籠裝車發往重慶。遵義市堡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輝剛說,基地裡養殖的肉鴨,不僅銷往遵義、貴陽等省內城市,還遠銷重慶、四川等地。
每月育鴨苗和肉鴨上市銷售的時候,基地都會雇佣周邊群眾前來務工。“我在基地工作一年多了,這裡離家近,每個月工作幾天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村民張紹銀一邊將肉鴨抓進鴨籠一邊說。
據悉,三合鎮籠鴨養殖基地採用自動投料、自動飲水、自動清糞、自動控溫、自動補光、干濕分離等現代化設備,是我市目前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養鴨基地。基地工人董明政說:“採用自動化投料設備后,每個大棚每次投料僅需25分鐘左右,與人工投料相比,既節省時間,又可以保証飼料質量。”據了解,該基地現有養殖大棚四個,平均每個大棚可養殖肉鴨1.3萬羽,每批可養殖肉鴨5.2萬羽。每年可出欄5至6批,約30萬羽。李輝剛說:“平均每個月出欄肉鴨26000羽,每個月的銷售收入約120萬元,全年的銷售收入預計可達1400萬元。”
此外,該養殖基地採取“公司+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由遵義堡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養殖、銷售及初加工等,村黨支部利用扶貧資金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投資入股,並負責土地流轉等工作。
“我們與公司簽訂了10年的合同,平均每年公司給予村級集體經濟45萬元,我們按總投資的6%分紅給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74戶291人。”三合鎮新農村黨支部書記陳洪彪說。(盧滔 李慧麗)
來源:遵義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