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國
1月15日上午,貴州省人民政府省長諶貽琴作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攻堅克難的拼搏之年。
在這樣重要、關鍵的節點上,今年報告的核心主題明確在了“深化突破”上。“進一步”、“加快推進”、“堅持”等報告中反復出現的關鍵詞都在強調,如何在總結過去幾年高質量發展貴州模式的經驗基礎上,將貴州模式好的做法往縱深持續推進?
以筆者多次系統考察的鄉村振興為例,報告在總結過去一年成果基礎上,為更加有效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加有效銜接城鎮發展和鄉村振興,給出了需要“深入突破”的幾個著力的重點。
報告首先用了幾個簡短但非常有力度的段落,總結了過去一年貴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全面完成1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2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85%”“ 預計農業增加值增長5.7%,增速位居全國前列”……
而“農業農村面貌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 從根本上改變了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貧困群眾的命運”“ 為徹底撕掉貧困標簽、奪取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等,則是上述數字代表的貴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正在發生的關鍵性改變。
在這些簡短段落背后,是這兩年發生在貴州鄉村振興中的重要舉措:農村產業革命。兩年來的實踐証明,貴州農村產業革命不僅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提高了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過去一年, 貴州全面推行“八要素”,因地制宜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省領導領銜推進重點產業發展,以壩區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推動特色農產品加快形成規模,農村產業革命取得重大突破。
在筆者看來,這一整套以農業產業革命引領鄉村振興的經驗,是貴州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的非常寶貴的經驗。
而2020年,在過去兩年經驗和成果基礎上,貴州如何更加有效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更加有效銜接城鎮發展和鄉村振興?報告給出了以下幾個重點:
首先,打好深化農村產業革命突破戰。
報告強調,在農村產業革命現有經驗和做法基礎上,往進一步提質增效方向推進,而這其中著重突出了“結構”“特色”“融合”等關鍵詞。
“結構”上,通過“破”和“立”來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報告中強調,“繼續大力調減低效作物種植面積,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產出率和收益率”﹔“特色”上,強調以縣域為單位,走出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報告強調,“每個縣聚焦1—2個產業,重點發展見效快的食用菌、蔬菜、辣椒、養殖等產業及林下經濟和林特產業”等﹔“融合”上,則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為重點等。
其次,做好鄉村振興人的文章。
在鄉村振興中,“人”的問題,如何解決,也成了當下地方必須在實踐中摸索解決的關鍵。而這也是今年報告聚焦的重點。
報告強調,“強化農業技術人才、產業發展人才、市場推廣人才培育引進,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智慧農業來減少勞動力的投入。
報告強調:“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大數據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應用。”
第三,農村電商成為重要工具。
過去數年,數字經濟成為了貴州的標簽。而大數據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正在成為貴州整體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
“積極發展農村電商、拓展線上銷售”,報告中,也強調了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深度融合,特別是農村電商的作用。
可以預見的是,2020年,以及下一階段貴州鄉村振興中,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農業大數據平台、冷鏈物流信息化、農業物聯網基地建設,做強做優農村電商,通過大數據+農業的方式,做強鄉村振興產業支撐,將成為重要工具和內容。(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