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書記,來我家坐坐嘛,吃了飯再走!”
“盧書記,有件事想請你幫忙咧!”
……
村民口中的“盧書記”,名叫盧旭,是安順市關嶺自治縣紀委監委的一名二級主任科員。2016年4月,盧旭積極響應關嶺縣委號召,主動請纓到沙營鎮貧困發生率高的交界村駐村,當起了村指揮長兼駐村第一書記。
交界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距離縣城32公裡,自然條件惡劣,村級基礎設施落后,管理混亂,產業幾乎空白,貧困發生率將近41.16%……上任第一天,呈現在盧旭眼前的是一幅貧困景象。
面對交界村的深度貧困問題,盧旭越想越“坐不住”,在上任的第二天便開始走村串寨了解具體村情。
“快滾出我們村,都是一些做花架子的來騙人!”剛開始接觸群眾,就被送了這樣一份“歡送禮”。群眾的不配合、抵觸心理讓盧旭開始有些犯難。但他沒有因此退縮,反而堅定了他克服困難,幫助貧困群眾撕掉貧困“標簽”的決心。
在上任的第一個月裡,通過一次次的登門拜訪,一次次與群眾交心談心,盧旭慢慢得到群眾的接受,這讓他有更多機會掌握具體村情及村民最關注關心的問題。
“村裡面有些路還是泥巴路,坑坑窪窪的,一下雨,不要說車輪是打滑的,連人都不好走。”修路,是群眾的盼望。在了解相關情況后,盧旭立即組織召開會議,與村干部一起商量,向上級有關部門協調申請修建通組路。
說干就干。在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這條群眾最期望的“幸福路”終於在2018年11月20日全面修通。“謝謝駐村干部啊,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還不知道要等到哪天。”當地的村民看到平整的水泥路激動地說道。
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突出問題是駐村工作的重點,也是駐村干部的責任。3年多來,盧旭帶領駐村工作組和村支兩委向上級部門申請項目、資金,積極動員村民出工出力參與通組路、串戶路及相關基礎設施的修建,完成全村組組通道路硬化共計6.1公裡,場院硬化2.1萬平方米,串戶路硬化5.47公裡,修建垃圾池17個,完成老舊住房跑風漏雨專項整治38戶,危房改造44戶,易地扶貧搬遷85戶397人,實現全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路修好了,產業發展也要跟上。在組織修路的同時,盧旭把目光投向產業發展,但卻面臨村民沒有技術、村裡沒有資金等問題。經幾番考慮,盧旭決定向周邊產業發展較好的鄉鎮學,尋找適合交界村發展的項目。
於是,盧旭開著自己的車帶著村支兩委干部一次次地外出參觀學習,商量討論適合交界村發展的產業,並向有關部門申請產業發展項目及資金。通過大家的努力,2017年交界村種植刺梨305畝,2018年種植烏芋350畝,2019年實施蛋鵝養殖項目5000羽。村民們的人均收入也從2016年6500元提升到2019年的11500元。有了增收的路子,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村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85戶849人降至2019年的11戶31人,貧困發生率從41.15%降至1.5%。
村民們開始喜歡上了這位性格溫柔,骨子裡卻很堅硬的盧書記,有什麼事,都來請盧書記幫忙。
“盧書記,我孫子小寶病了,要去大醫院治病,找不到車去……”2017年10月,交界二組村民張某敏打來電話向盧旭請求幫助,盧旭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開著自己的車將其孫兒小寶送到市醫院就醫,讓小寶及時得到救治,病情逐漸好轉。
2018年7月,外出務工多年,想回鄉創業但卻缺技術缺資金的貧困戶金某,找到盧旭“吐了苦水”之后,盧旭並沒有將其置之腦后,而是積極到縣就業局幫助金某申請10萬元的創業貸款,並聯系有關機構,推薦其到市、縣參加技能知識培訓。如今,金某通過自身努力,養殖場規模正在逐步擴大,不僅自己脫離貧困,還成為了交界村的致富帶頭人。
……
駐村第一書記、司機……近四年的光陰,盧旭在各個角色之間來回切換,體驗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收獲到了諸多感動和信任。最終,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幫村工作的初心使命,幫助交界村撕掉了貧困的“標簽”,甩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安紀宣)
來源:安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