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仁懷市採訪時了解到:2019年,該市民政局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強化“兩不愁三保障”,堅決扛牢社會保障兜底脫貧責任,不斷健全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編密織牢社會保障救助托底安全網,促進了全市在2019年實現全員脫貧。
“回首過去的一年,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底線、加強留守人員等特殊人群關愛保護、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全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為提前打贏脫貧攻堅戰起到了重要的托底作用。”市民政局局長仇志華說。
如何做好低保核查提標,進而穩定保障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據了解,仁懷市農村低保標准提高到4140元/年,城市低保保障標准為7800元/年,2019年共發放城鄉低保金9600萬元,惠及3萬多困難群眾。同時,發放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糧食27.7萬余斤,惠及2448戶6003人。
為打贏特困供養對象兜底攻堅戰,該市充分發揮敬老院兜底保障職能作用,提升特困供養對象集中供養水平,使特困人員全面保障到位。
同時,針對特困供養對象思想觀念、入住習慣、思想顧慮、外界因素以及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等問題,該市民政部門經過認真深入分析調研后,於2019年6月全面推行“情暖夕陽三提三送三活動”,“三提”為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提高集中供養對象零用錢標准(將每人每月80-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提升集中供養幸福指數。“三送”為送政策,感黨恩﹔送溫暖,暖人心﹔送健康,助長壽。“三活動”為志願者服務活動、人文關懷活動、養老盡孝關愛活動。
通過“三提三送三活動”,該市敬老院收住能力、服務標准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使特困對象集中供養率20.5%提升至51.6%,其中失能、半失能集中供養率提升到56.7%。讓廣大老年人有了安享晚年的樂園,實現“有溫度”養老。
臨時救助是社會救助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發揮著“兜底中的兜底”功能。為有效解決轄區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該市加大臨時救助制度落實力度,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托底功能,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以及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給予臨時救助,2019年共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47.949萬元救助576人次﹔發放“救急難”資金147.8181萬元救助113人次。累計發放易地扶貧搬遷一次性臨時救助金涉及5433人812.32萬元萬元,切實解決易地扶貧搬遷戶臨時生活困難實際問題。
據了解,該市還將臨時救助小額審批權限委托各鄉鎮,切實發揮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作用,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共下撥臨時救助金360萬元。
“這裡的環境很好,還有很多小朋友,我們可以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我很開心,也非常喜歡這個新家。”與11歲的李某某住在兒童福利院的,還有29名小朋友,他們都是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在仁懷市兒童福利院投入使用后搬到了這裡的。
通過摸底排查,該市有留守兒童6220人,困境兒童4050人。確立了20名兒童工作督導員和174名兒童主任實名登記,建立了定期走訪排查機制,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實行動態管理,對52名救助保護流浪未成年人給予救助和臨時監護。
為加強留守、困境兒童的關愛保護力度,該市提高孤兒基本生活費補助標准,集中供養標准由每人每月827元提高到1500元,分散供養標准由每人每月827元提高到1000元。按月兌現,對孤兒137人發放孤兒養育金168萬。
隨著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服務保障政策的出台,該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將按照孤兒養育標准發放基本生活費。該市民政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仁懷市將繼續全面保障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權益,做到在同步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徐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