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做到慎獨慎初慎微慎友

自勵者不待揚鞭自奮蹄

2020年01月08日10:0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這是詩人臧克家寫於1975年的詠牛之作,詩中的老黃牛不辭勞苦,並非迫於外界壓力,而是源於自身動力。“不待揚鞭自奮蹄”,惟自勵者方能如此。

  自勵即自我激勵,意為挖掘內心力量,凝聚前行動力。人生在世,有鮮花掌聲,有荊棘泥濘。外在的激勵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要想有所作為,主要靠內因的決定作用,靠自我激勵。可以說,自勵是崇高追求的化身,是頑強意志的體現,是奮斗不息的動力。

  古往今來,多少人因自勵而終成一番功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蒲鬆齡落第后的自勵,也是他一生成就的精神起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是毛澤東17歲離家求學時的自勵,他此后成就的事業何其偉大!“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這是優秀紀檢監察干部李夏的自勵,也是他短暫卻不凡的一生的生動寫照。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古雲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自勵者,從來隻爭朝夕,不負韶華。與之相反的是,自我懈怠,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有的人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忘了自己幾斤幾兩﹔有的人做工作一旦無人喝彩,就沒了干勁,漸漸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有的人感到仕途受阻、提拔無望,就放鬆自我要求,追逐金錢、追求享樂……顯然,這樣的人並沒有悟透自勵的真諦。其實,真正的自勵者,都是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的人,都是發現了自己生命價值和人生使命的人。許多人身處逆境不沉淪,遭遇困苦不消極,反而愈挫愈勇、迎難而上,原因就在這裡。

  “歷史隻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作為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就當全心全意,做到朝乾夕惕、兢兢業業。不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擁有和保持“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氣神,始終為了黨和人民事業“深耕細作走東西”。(韓亞棟)

(責編:顧蘭雲(實習)、陳康清)

貴州新聞推薦

移動端新媒體

  • 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貴州頻道微信公眾號
  • 貴州頻道手機版貴州頻道手機版
  • 貴州頻道新浪微博貴州頻道新浪微博
  • 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貴州頻道頭條號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