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做大做强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

2021年06月07日11:32  来源: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牛波)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初步形成了以银饰、刺绣、蜡染为主导,石砚、泥哨、剪纸、芦笙、竹编等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该州将从五个方面着手,做大做强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推动蜡染产业规模化、新颖化发展,培育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提升蜡染产业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推动产销研“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运用新材料,开发豆染、印染等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聚。重点推进民族工艺产业园、基地、特色小镇、村寨、街区等建设,构筑民族工艺品产业聚集地。

支持创新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紧抓黔东南州旅游井喷式发展的市场优势,发挥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开发旅游纪念品、标志性旅游商品、旅游工艺品等,推动民族工艺品与旅游产业相融合。

培育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骨干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专项工程,打造一批融通发展典型,培育“小巨人”企业。

加大品牌创建,提升品牌效应。充分发挥州内高校在民间工艺专业的优势,联合相关企业或家庭作坊对民间工艺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等进行深入研究,打造区域性民族品牌。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