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县江龙镇:谱好“五线谱” 奏响易地扶贫搬迁新篇章

2021年05月01日09:3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紧盯“为民服务解难题”目标,以搬迁群众的切实需求为抓手,不断促进后续扶持工作建设,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谱好基层党建“线”

“我退休前是村干部,现在搬迁到这里,还能发挥党员的余热,为群众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江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小组罗朋对接下来的工作信心十足。一直以来,江龙镇按照“组织先建,党员带领,治理先行”的思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组建搬迁安置点党组织,推动11名搬迁党员群众成立党小组,确定党小组组长。二是将搬迁安置点党小组纳入所属社区党支部管理,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党员活动室。设置党组织生活内容,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推进安置点党建活动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规范运行;三是发挥党员引领作用。开展搬迁安置点党员培养和发展、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鼓励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增收创收。

谱好基本公共服务“线”

“之前家里一直不太愿意搬出来的,现在孙子上学方便,医院、菜场离得也近,下楼就可以办养老保险,日子真是过得越来越开心,感谢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茅草村的搬迁群众王大芬说。江龙镇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不断推进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做好教育服务保障。依托就近教育资源,选优配强优秀师资力量,改(扩)建公立学校4所,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打造安全舒适的就学环境,确保170户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近入学,安心上学;二是强化搬迁群众医疗保障。扩建镇级中心卫生院,配置医疗床位50余张,配备40名专业医务人员,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前往搬迁安置点开展免费医疗服务;三是推进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在搬迁安置点设立政务一站式服务大厅,陆续推动社会事务办、合医办、人社中心、村管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十余个便民服务窗口入驻,把服务和关怀送到搬迁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谱好就业服务“线”

“我们公司入驻前就对江龙搬迁安置点调研过,这里发展前景不错,同时也能响应国家号召,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贵州盛聚祥发制品手工艺有限公司负责人皮永菊介绍。为了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的问题,江龙镇多措并举。一是建立和完善岗位信息数据库。江龙镇积极加强与县内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联系沟通,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定期向搬迁群众推荐和发布合适的岗位,推动搬迁群众就业408人;二是充分围绕江龙镇实际就业条件挖掘就业岗位。鼓励本地超市、蔬菜产业基地、茶叶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三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江龙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在搬迁安置点引入两家扶贫就业车间,直接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实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就业。

谱好文化服务“线”

“我们几个每天都会到广场和大家跳跳广场舞,以前哪里有这种机会啊。”提起现在的日子,文化广场上跳着舞的搬迁群众何阿姨乐呵呵地说。江龙镇注重培养搬迁群众的文化氛围。一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的功能,不断满足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引导党员干部进楼入户开展政策宣讲;二是配齐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广场、篮球场、搬迁安置图书室等,便民健身设施齐全,图书种类丰富多彩,有效保障搬迁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推动移风易俗行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设、设置搬迁群众家庭卫生“优劣榜”、节俭操办酒席等,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破除不良习气,形成文明节俭的良好风尚。

谱好社区治理“线”

走进江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江龙镇综治中心”格外耀眼、熠熠生辉。江龙镇聚合基层治理资源,着力于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一是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引导建立居事民议、居务民决、居财民管、居廉民督、居干民评“五民机制”和治安防控机制,狠抓社区治理,提升社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创新社会治安治理体系。江龙镇在搬迁安置点建设300余平方米的综治中心,中心涵盖矛盾纠纷调解室、群众工作室、来信来访窗口、司法服务窗口等。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建立搬迁安置点网格、推选20余名联户长,使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中,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田富鑫)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