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毛道安57年用万张照片,记录家乡时代变迁——

镜头里流淌的大方故事

2021年01月05日08:22  来源:贵州日报
 

按下快门,农家窗下,正在庭院中做手工的村民进入了毛道安的镜头里。多年来,对这位大方县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像这样的取景经历有上万次。

“翻看之前拍的照片,对比这几年的变化,确实太大了。”毛道安说。

毛道安从1964年开始摄影,数十年来,共创作关于大方县的作品上万件,内容涵盖教育文化、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

昔日茅草屋 如今小洋楼

在一段有斜坡的泥土路旁,几块圆缺不一的石头堆砌成进门台阶,一对父子站在木屋前,雨后的地面已经没有积水,但两人依然穿着雨鞋。三四根长木头或竹竿横陈在屋外,既用来加固房子,也用于悬挂物件。而那铺在屋顶那两面挡雨用的草,久浸风雨,已经变成灰褐色……

这并不是现在发生的一幕,而是2011年,毛道安在大方县兴隆乡菱角村拍的一张照片。

“你看这张,这些路,当年穿水鞋都没法走。”如今坐在毛道安身边,菱角村村民杨柳胜指着那张照片说道,“原来那些茅草房全都不见了,不到10年时间,家家都建起了小洋楼。”

这些年,毛道安经常到菱角村取景,也正因为如此,包括杨柳胜在内,他和村里很多人都十分熟悉。

“这里的变化太大了,2011年我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小村寨,四处茅草房,得熟人带路才不会走错。”话说间,毛道安翻出另一张照片,里面是如今的菱角村,翠山碧水间,一栋栋小楼,或三层或两层,矗立在树木间。“现在全村都是苗家特色的小楼,通路通水,基础设施也完善。”

一样的儿童节 不一样的校园

一圈比教室还要高的树,拥簇着整个学校。师生们正在举办一场活动,气球和彩色的三角旗飘扬着。在主席台左侧稍远的地方,停放着一辆白色电动车……

这是2018年的大方县羊场镇陇公小学,那天刚好是“六一”儿童节。在毛道安拍下的这张照片里,那些在狭窄区域内庆祝节日的师生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老学校陪伴他们的最后一个儿童节。

之所以说是“区域”,是因为当时的活动场所就在教室门前,但并不在学校内。

“这张照片里,有学校,有村民的家,也有村委办公房。学校只有教室,没有大门,这个活动场所其实是公共区域。”羊场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高承荣拿着照片说起了当年拢公小学的情况。“以前我们20多个学生就在这上课,地方很小,办学条件也没有现在完善。”

“我们家的院坝也成了孩子们课间玩耍的地方,家里要做点什么事情都怕影响他们学习。”学校附近的村民胡朝万老人说。

2019年拢公小学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交付那天是3月12日,在毛道安的照片中,学生变多了,老师也变多了,大家聚集在三层教学楼前合影,整个画面丝毫没有去年那张照片的拥挤感。

在毛道安的一张航拍中,拢公小学新校区的教学楼前,是新规划的活动区域,与教学楼的长度不相上下,而校门外则是新修的水泥硬化路。整个新学校坐落在山间,山却不显大。绿树环绕下,仿佛透过照片听到相伴着读书声的鸟鸣声回荡在耳畔。

搬进新房子 开启新生活

在操作机器前,龙恩碧正熟练地做着民族饰品……在这张2017年的照片里,毛道安记录下搬迁到大方县奢香古镇后,龙恩碧的工作场景。

“2019年她开始在古镇创业,主要做民族手工饰品,现在已经带动周边十余户居民增收。”毛道安说。

奢香古镇作为大方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从2016年2月开始施工,2017年6月底交付使用,历时一年零四个月。

“从开始选址施工到交付使用,再到贫困户摇号搬迁入住,我一直有跟踪拍摄。有施工方赶工的照片,也有群众搬进新家的欣喜一刻。”毛道安说。

灰瓦白墙,红柱红窗,在毛道安拍下的一张照片中,记录下了奢香古镇的典型建筑,而在照片的左侧,绿化树和草坪占据了一半的照片空间,树下的硬化路上,有4位悠闲散步的居民。他们和搬迁到这里的2635户11866人一样,都是感受到新变化的新居民。

奢香古镇还建造了12万平方米的城市梯田景观,搬迁群众不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还吃上了旅游饭。2020年古镇共接待游客2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7亿元,像龙恩碧一样实现吸纳居民就业的就达2478人。(大方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训贵)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