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煜妤
绿山护水为富民。
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竹林清幽、精品民宿……10月30日,步入碧江区川硐街道板栗园村范木溪树蛙部落,置身于静谧而美丽的乡村中,游客王雯丽被眼前的美景征服而感慨:“宛如世外桃源。”
谁曾想,过去的范木溪却是另一番光景。依山傍水的范木溪组居民,却靠山而愁、傍水而忧。山水围困,阻碍村子发展的步伐,挡住村民发展的脚步。出行不便,生活贫困,青壮村民纷纷外出谋生。
范木溪原住民万兆国全家五口人,曾依靠种地只够填饱肚子。为了解决全家生计,他常年在外打零工,想摆脱贫,但事与愿违。
全村与万兆国的原住户14户村民53人,只有3户老人与照顾老人的妇女留守村子,乡村凋敝,该何去何从?
2017年,江苏省昆山市与碧江结对帮扶,与昆山旅游度假区、民宿品牌联盟“乡伴集团树蛙部落”发起打造范木溪树蛙部落精品民宿。
在昆山、碧江两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该项目落地范木溪,昆山帮扶资金打造精品民宿,改变万兆国全家人的生活。他在树蛙部落精品民宿身兼双职保安+电工,月收入超3000元。
打造精品民宿,不仅盘活荒废土地,促就业增收。万兆国说:“做梦都没想到,还能就业增收。”不仅于此,树蛙部落精品民宿落户范木溪万兆国还喜获“三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分红有股金,就业有薪金。
另外,碧江区政府规划在距范木溪直线距离100米的地方,修建易地扶贫安置点。待安置点建好,范木溪组的原居民按照1:1.2的比例,用范木溪的老房换新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优化村庄布局,提升改善农村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样板。
在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同时,鼓励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在双创中心内设有培训中心,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健康美食、休闲娱乐等衍生行业。同时,带动周边区域的柚子、黄桃、竹笋、茶叶等特产经营,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近年来,碧江区秉承“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思路,始终以绿色生产、消费为导向,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生态优势,高位推进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2019年,碧江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市级1个、区级4个;铜仁古城入选第七批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中国龙舟公开赛、油菜花节等特色活动,碧江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碧江打造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孕育巨大商机。从山水围困到山水突围,碧江践行“两山”理论,成就“不负青山不负人”,去年,碧江区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980万人次,增长30.2%,实现旅游收入192亿元,增长30.5%。
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一代代碧江人的辛勤奋斗,创造的绿水青山,构建的绿色生态家园,已然是碧江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和最亮丽的品牌。绿色真正成为铜仁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成为碧江跨越发展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