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产业带动就业 居家也能致富

2020年10月17日09:16  来源:贵州日报
 

9月20日,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凉山村小枧槽组海拔2500多米的蔬菜基地里,55岁的马敏军正在和几十名群众一起抢收二季蔬菜。“我和老伴都在基地务工,一个月加起来有5000多元。”马敏军黝黑的脸上笑容灿烂。

“像我们这些老者老奶,除了在家种点地外,还能做些什么呢?”马敏军说,过去村里没有产业,孩子们便拖家带口去县城找事情做,老伴跟着去带孩子,自己只好留在村子里种点马铃薯和玉米,生活还得靠儿女们接济。

今年4月份,威宁自治县引进贵阳农投公司来到平均海拔2600余米的双龙镇高山、高坡、凉山三个村,建起了万亩高山冷凉蔬菜基地。马敏军把15亩地流转给基地后,把老伴叫回来一起在基地务工。

“土地流转费就有9000元,我和老伴在基地做工4个月,到手的工资超过2万元。”马敏军开心地算起收入账。

在高山、高坡、凉山三个村,除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有劳动力的群众都到蔬菜基地务工。“整个基地平均每天有600多人务工,最多时有1000多人。”基地负责人秦天彪介绍。

“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居家就业是脱贫攻坚‘重头戏’。”威宁自治县农口部门同志分析,威宁是人口大县,有157.2万人,劳动力人口89万人,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走不出去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未达到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以及留在家的非贫困劳动力怎么增收?特别是‘50后’‘60后’劳动力在家只会种地,收入微薄。

要解决这群劳动力就业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对此,威宁引进江楠集团、海升集团、贵阳农投公司等1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全县200多家合作社发展蔬菜、马铃薯、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近400万亩。县里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产业路、灌溉等配套设施建设,用市场的思维全产业链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思路一变天地宽。农业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实现了群众就业增收,让威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底气更足。在威宁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苹果洗选分拣中心,100多名群众正在忙着包装苹果礼品盒。“按计件算,一天可以做140元左右。”袁彩芬从海拉镇石坪村的大山沟里搬到县城时,应聘到中心上班,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