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24岁小伙编织搬迁家庭的“团圆梦”

2020年09月23日16:49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游万桥(中)给客户介绍“黔行1857”产品。王浩 摄
游万桥(中)给客户介绍“黔行1857”产品。王浩 摄

“复卷、切割……大家都要细心,尽量不浪费每一份材料。”9月22日,在石阡县平阳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贵州德怀纸业有限公司车间的机器开足了马力,在公司负责人游万桥的示范下,十几名工人不停地忙活着。

现年24岁的游万桥是石阡县龙井乡枫香坪村人,两岁时父母就外出务工,自小和哥哥随外公外婆生活,这一来就是22个年头。深知离别之苦的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国企高薪工作,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希望能让更多的家庭不再“零散”。

创业,了解市场是“前路”。去年10月回到龙井老家的游万桥,在大半个月的时间里,走遍石阡县的各大超市、食堂和19个乡镇(街道),发现目前石阡并无大型纸巾生产线,一些手工家庭作坊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结果让他喜出望外,随即打算建一家纸巾生产厂。

“如果解决了部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一些孩子就将不再留守了!”自小就与父母分离的游万桥,在选址上,显然有着自己的“私心”。有了“心”的目标,游万桥开始盘算着把车间建在石阡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平阳社区。

今年4月,随着复工复产的进程加快,在我市“雁归工程”政策支持下,石阡县就业局为游万桥解决了近5万元的车间场地补贴和带动就业人员补贴,随即投资90余万元、占地550平米的贵州德怀纸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平阳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做过工地、打过零工,日子总是漂泊不定。”今年26岁的李彪,去年搬到了平阳社区安置点,为照顾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选择留在家中,在维持生计一年的时间里,日子过得很不顺心,但想着年幼的孩子,做为父亲的他还是不愿外出。得益于社区的帮助,4月中旬,李彪进了德怀纸业,在游万桥的公司当起了办公室主任,每月有着4000元的工资。

和李彪一样,在车间当生产员的另外12名搬迁群众都是在家照顾孩子的,在游万桥的招聘下来到了德怀纸业,每月能有2500元左右的工资和提成。

6月初,德怀纸业第一批7吨的“黔行1857”抽纸、卷纸正式出产。望着堆满仓库的货物,游万桥豪情壮志、意气风发,满怀信心的他开始走市场销售,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经过大半月的东奔西跑,还是只卖出去2吨纸巾,依然有5吨囤积在库。

“我们从四川、河南等地运进原材料,都是以现金结付。”游万桥惆怅的说,货卖不出去,没有资金周转,车间还得正常运转,一时间也是毫无办法。

有了“货难销”的难题后,平阳社区居委会适时帮助想法子,联系相关单位走销量,游万桥和哥哥游令也在公司开始实行“每周一晨会制”,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把责任下放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形成“人人走市场,月月有提成”的销售格局。在其后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德怀纸业囤积在库和新加工生产的20吨纸巾,就先后销往政府食堂、社区办公场所、超市等地,产值达25万元,极大增强了游万桥和其他工人的信心。

“销路走出去了,可算是真正稳定下来了,天天接送孩子的感觉真不错!”陪伴孩子,是李彪和社区所有搬迁群众共同的“心声”。

自2016年以来,为让搬出大山、住进新居的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石阡县通过开展雁归工程、春晖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帮助1300余名“新市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使大部分家庭有了久违的“团圆”。

“虽然现在只能解决13名群众就业,但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这个月,游万桥又申请了大学生创业无息贷款,以进一步扩大厂区,希望能带动更多的搬迁群众就业,让更多的家庭不再“零散”!(王浩)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