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百里杜鹃:优化产业结构焕发勃勃生机

2020年08月25日09:2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槽门村梦溪湖。杨品益 摄
槽门村梦溪湖。杨品益 摄

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通过支部带动、长短相济、农旅结合等方式,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呈现生机勃勃景象,群众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

支部带头动力强

产业支撑有力量,乡村振兴有希望。为有力推进产业发展,保障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百里杜鹃管理区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全面推进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充分发挥组织资源、能人党员带动优势,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有力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和产业扶贫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丰收时节,百里杜鹃管理区仁和乡仁和社区四百五十亩辣椒随风摇曳,长势喜人。为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仁和社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的发展模式共同抱团发展,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组织销售。社员通过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后期按所占股份参与分红。合作社则通过与公司合作,以签订合同的形式向公司赊购物资,减小合作社前期投入资金压力,同时做好产销对接,消除群众后顾之忧。随着辣椒开始成熟,仁和社区包村干部韩龙富最近更忙碌了,“我们社区群众们在党总支部和合作社的带动下,转变发展思路,不仅发展了辣椒、蔬菜等短平快产业,还种植茶叶等长效产业,同时,我们在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利用集体经济盘活闲置资源,建设了停车场、洗车场等服务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为社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过去仁和社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群众增收和生产生活都受到制约。在社区党总支部的带领下,社区居委会积极落实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职能职责,建立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突破了发展瓶颈,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三方共赢。

以短养长稳增收

八月是收获的季节。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烤烟采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茶叶剪枝后整齐排列,拉车村村民王松看着自家地里即将成熟的猕猴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的气候特别适合猕猴桃生长,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个丰收年。”说起自己的猕猴桃,王松笑得合不拢嘴。王松告诉笔者,近年来,乡里多出了许多特色产业,大家不仅可以去务工,还能学到很多知识,自己种植猕猴桃的技术,就是在别人的猕猴桃基地里学来的。

沙厂乡作为百里杜鹃管理区产业结构调整重要“战场”,在调减传统低效作物,发展长深厚产业的同时,在短平快产业发展方面,也做足了功课。沙厂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黄承林介绍,“为确保产业结构调整中长效产业发展动力不减,群众增收持续稳定,沙厂乡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种植茶叶4400亩、经果林4600亩、中药材500亩、食用菌20万棒、烤烟7300亩、蔬菜6900亩、辣椒2000亩,确保近有增收产业、远有可持续发展项目。”

农旅融合走新路

雨后的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槽门村梦溪湖畔谷穗飘香,栖息避暑的游人漫步田间,格外惬意。槽门村是有名的满族聚居地,近年来,该村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浓厚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党员刘儒山是地地道道的槽门人,今年62岁的他将家里的地种植枇杷、樱桃、杨梅、柑橘、板栗、葡萄等果树,并在果园里进行林下养鸡。“以前大家种玉米收益低,广种薄收,开垦荒地,越荒越垦、越垦越荒。村里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大家都把自家土地种上果树,现在果树开始挂果,收入增加了不说,到处山清水秀,我们住着也舒服。下一步我还准备开一家农家乐,客人来了可以到我的果园摘果子,尝我养殖的土鸡。”刘儒山还告诉笔者,今年他还流转了250亩土地种辣椒,村里也早就帮忙联系好了销路,日子越过越红火。

日渐深厚的生态底子,不仅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发展思路也宽了起来,槽门村村民姜光富就利用家乡的青山绿水开起了农家乐。“本来我们百里杜鹃空气就特别好,一到夏季的时候,特别凉爽,在我们光富山庄,有来自各个地方的游客。现在交通方便,大家都在追求回归自然,我们这里一年四季景色都不一样,所以很多客人季节变化后都会再回来玩。”

百里杜鹃按照“茶、花、旅”一体布局的思路,充分做好“花区之外、花期之外”两篇文章,依托核心景区,整合本地资源优势,结合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杨品益)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