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冉阿建)夏日,阳光明媚,李方禄扛起一大袋鱼饲料走向稻田,随着饲料洒向水面,成群的鱼儿跃出水面抢食,场面热闹不已。
2018年5月,贵州全力推进“零网箱·生态鱼”行动,在构皮滩水库库区养殖网箱鱼的李方禄成为第一批转产上岸的渔民。
“70口网箱,年产20多万斤鱼,年收入上百万,上岸后,从事的职业收入还能这么高吗?”这是李方禄的担忧。
“虽然政府承诺提供帮助,但除了养鱼,其他我什么都不会。”思前想后,李方禄决定从事老本行——养鱼,并得到朋友罗茂飞,以及同样是上岸渔民家庭出身的李新伟的支持。
三人回到老家湄潭县,寻找适合养鱼的地方。经过5个月寻找,最终选定湄潭县永兴镇分水村。
“这里地势相对平坦,从溶洞里流出来的泉水不仅能满足村民生活用水,还能满足养鱼所需,水源十分充足。”李方禄说。
2018年10月,三人投资300万元,成立湄潭鱼米香稻鱼养殖有限公司,在湄潭县相关单位的协调下,公司顺利流转土地100亩,建成12口鱼塘。2019年4月初见雏形,并在政府单位的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尝试种植水上水稻和水上蔬菜,走产品多元化发展路线。
“水稻试种了四亩,亩产1100斤,蔬菜种植也取得了成功,因为是不施肥不打农药的无公害产品,市场俏。”罗茂飞说,养鱼也取得成功,2019年养殖的黄辣丁和鲈鱼,产量20万斤,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客人抢着来买。
渔民上岸,绝不仅仅只是上和下的问题,贵州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各种新兴业态的兴起,上岸渔民纷纷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致富奔小康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