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隐形加分” 损害教育公平

2020年06月24日08:48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西南交大陈玉钰造假保研事件曝出“隐形加分”黑幕。《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今年,教育部已明确特长生、竞赛生培养与升学加分全面脱钩,但各类“隐形加分”现象仍难杜绝,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的保送名额等方面发挥作用,值得关注。

陈玉钰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但她在大一就参与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大二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了论文,成功被SCI收录。如此“出色”,与为其不遗余力“隐形加分”的父母有关。

其实,陈玉钰的事件并非个例。一些“神通广大”的家长亲力亲为,从搞科研、策画展、发文章等方面,砸资源、拼人脉,为孩子升学全面助攻,“专业”包装,“隐形加分”屡见不鲜。

“隐形加分”已经成为新型拼爹的代名词。父辈有地位有门路,子女轻轻松松拿着各种奖项或“成果”,“隐形加分”一路畅通。这是将父辈的身份差异演变成一种教育特权,造成新的教育不公,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

令人忧心的是,这一钻空子的行为正在日益圈层化,且更隐蔽。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社会监管不力的情形下,“隐形加分”伤人于无形,不仅侵蚀了本就稀缺的教育蛋糕,更折损教育公平。

今年是高考取消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的第一年。每一次改革的初衷都是为了给教育公平创造新的机会,但也可能产生新的“空子”与“门路”。遏制“隐形加分”,约束隐形权力,维护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斯涵涵)

(责编:罗彬月、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