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路村村民在插秧。 |
本报讯 5月31日,湖潮乡马路村村民将一株株红米稻稻苗插入田中。今年起,该村开始推广种植红米稻。
马路村是湖潮乡远近闻名的产米村。该村土地肥沃,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近年来,为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力度,增加村集体收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马路村结合当地实际,在充分听取当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并于今年推广种植红米稻。据介绍,红米稻属古老的原生态稻种之一,产出的米红而不艳、清秀细长。蒸煮后的红米含有独特的清香,嚼之甘甜,余味良好。
“以往村里大多种的是普通稻米,每亩产量约1200斤。如果市场价格不够理想,当年的日子就会过得紧巴巴。现在种的红米稻虽然产量低一些,但是价格高,再加上我们村自然条件好,稻苗又是村里免费发的,所以我家今年种了7亩红米稻。”村民徐家平说。
马路村驻村干部彭昌柱算了一笔账,从前期试种来看,马路村土地肥沃,一亩地正常可产红米稻700斤左右,最少也有400斤。现在全村种了100亩红米稻,以现行的市场价估算,种植户一年平均可增收5000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发展高效、优质、特色的立体农业发展路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并努力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稻米品牌,让产品走出大山。”彭昌柱说。(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梁俊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