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是来请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帮我检查一下,看一下我得的是什么病。以前看病很困难,现在这个医疗条件实在是太好了,我做梦都没想到我们偏远农村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服务,不但节省时间还节约了不少的钱,让我们老百姓看病不贵,感谢党和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也感谢党和国家时时刻刻都牵挂着我们偏远山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近日,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仓更镇中心卫生院,前来看病的当地群众王琴激动地讲述着当地群众看病就医条件的变化。
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巩固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高效率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着力开展好医疗健康扶贫工作给力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推动健康兴义建设。近年来,兴义市致力于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其实,兴义市对医共体建设的探索由来已久。作为一种新的群众看病就医新模式的尝试,早在2016年3月,兴义市就在设想如何利用兴义市医院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带动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提升。黔西南州州委常委、兴义市市委书记许风伦带领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到猪场坪乡开展调研,了解贫困户医疗情况。经过探索努力,2016年6月1日,兴义市人民医院猪场坪分院揭牌仪式在兴义猪场坪乡卫生院举行,兴义市人民医院对猪场坪卫生院的托管工作正式启动。托管后卫生院原机构性质保持不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承担原猪场坪乡卫生院有关职能职责。兴义市人民医院对猪场坪卫生院享有自主的管理权、经营权、人事权和分配权。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这是习总书记对卫生健康工作的要求,也是群众的呼声。如何阻断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如何发挥兴义市人民医院在医疗健康扶贫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这是兴义市积极推动医共体建设的真正原因。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兴义市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医共体分院工作。要咬定目标要求,实现医共体建设全面提速。坚定必胜信心,医共体建设工作一定能够成功。有条件的卫生院先干,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干。科学谋划,按照相关政策启动乡镇卫生院‘二次绩效’分配工作,激发职工内生动力,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着力解决偏远农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等问题。
工作中,兴义市人民医院结合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的具体情况,积极为乡镇卫生院补齐群众看病就医工作中的短板,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沉到各乡镇卫生院进行指导带教和坐诊,各乡镇卫生院积极选派人员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通过“请下来”和“派上去”的方式不断提升各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能力,实现总院和分院一体化管理和同质化发展。运用“二次绩效”分配的杠杆作用激发职工内生动力,从而以医疗反哺基本公共卫生,并带动村医的发展,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减少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兴义市人民医院会根据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学科需求,安排相关专业的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帮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般坐诊时间为一年。当遇到一些乡镇卫生院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会把病人的医疗资料上传给兴义市人民医院相关专家及医生,他们会及时帮助诊断,同时通过远程医疗救治病人。现在卫生院已将原先的大临床重新分类设科,分别设立内科、外科、儿科、妇科、护理部等科室,同时由兴义市人民医院委派的9名专家分别任科室带头人,使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家看病的待遇。”兴义市敬南镇卫生院院长徐飞在谈到医共体建设时介绍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
“仓更镇卫生院是2019年8月1日与兴义市人民医院挂牌成立的医共体单位,目前卫生院相关业务量、就诊人数、综合收入等都比未挂牌之前差不多增加了10倍,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医共体建设给地方群众看病就医带来的巨大实惠的同时,也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在市人民医院各位专家的帮扶下业务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在市医院的帮助和指导下,仓更镇卫生院新增了DR室、检验室、B超室和心电图室,现在已经能满足老百姓看病的就医需求。”在谈及医共体建设后乡镇卫生院的变化时,兴义市仓更镇卫生院院长王斌如是说。
兴义市医共体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兴义市人民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能够带动并实现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重组,有效解决全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难题,是抓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中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一环。截止目前,兴义市已有17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启动了医共体建设,纳入兴义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分院体系。根据前期调研走访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兴义市人民医院多次组织基建、院感、医务、护理等人员到各乡镇分院,帮助卫生院规划医院布局、规范诊疗流程、指导医院感染管理、重塑护理精神面貌、调整人力资源配置等工作。
“随着17家医共体分院建设的推进,兴义市将进一步步建立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就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难题,提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满意度,给力全市医疗健康扶贫工作。”兴义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成富在介绍医共体建设时充满信心。
兴义市在医共体建设中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强化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市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实行分级诊疗,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群众看病就医模式,实现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的看病就医愿景,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医疗健康扶贫应有的作用。(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