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佳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首次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确定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由于贫困面积大程度深、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形复杂开发难度大、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难度较大。贵州石漠化片区均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因此贵州石漠化片区的脱贫进程决定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工作能否顺利完成。能否实施行之有效的土地政策,对整个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起主导作用。
土地整治:土地产权流转翻开“新篇章”
根据“大扶贫”战略行动,贵州关于土地整治的重点主要是放在1人1亩优质农田精准脱贫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土地整治不仅改善耕地质量,增加总耕地面积,还殷实了农民的钱袋子。
从土地流转产生的直接减贫效应来看,对于土地流出农民来说,把土地流转出去,拓宽了一条增加收入的渠道,同时可以改变自己的收入结构,可以去合作社或者城市打工。对于土地流入农民来说,在自身有能力可以大面积进行农地种植的基础上,流入大规模的农地,使得自身的农地经营更具规模化,未来还可以成为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从土地流转产生的间接减贫效应来看,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既能增加农业产生的收入,又能激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其次,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为城镇化提供了发展动力,通过城镇化去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加快了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发展历程,达到间接的减贫作用。
2018年8月,贵州省工商局和省农业委员会结合六盘水市“三变”改革的经验,共同发布了贵州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用于指导农业企业与农民签订标准化合同,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全省的流通工作,同时也促进农业企业的规范化发展。
土地增减:易地扶贫搬迁刮起“强劲风”
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活和发展环境,更好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脱贫步伐。重视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大力开展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可以为搬迁农民安置提供用地保障,并为搬迁后的后续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贵州第一次将增减挂钩政策作为国家相关文件明文规定的扶贫攻坚以及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有效措施。
目前,贵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将渐渐进入尾声,这场硬仗的“战局”也进入了后半段,从“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土地政策:小镇建设步伐跑出“加速度”
国家发改委、国开行联合发文,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农村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扶贫的重要工作方向。特色小镇大都位于城市周边,既能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压力和人口压力,又能与当地特色农业相结合,发展产业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打造品牌效应,以达到脱贫攻坚的作用。
从“十二五”开始,在国家和贵州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结合贵州的实际,开始致力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其中石漠化片区内的部分城镇也参与了建设,如以旅游资源为主的西江镇,以少数民族风俗特色为主的黎平县等。
目前,贵州石漠化片区土地政策减贫效果明显。未来贵州石漠化片区的脱贫攻坚以精准扶贫为主,通过土地整治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通过土地增减挂钩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顺利完成,基于以上工作的顺利实施,再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打造特色文化和品牌,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