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土陶手艺人黄简松:返乡创业唤醒“乡愁” 传承工匠精神

2020年06月02日15:51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平坝土陶手艺人黄简松:返乡创业唤醒“乡愁” 传承工匠精神。张恒 摄
平坝土陶手艺人黄简松:返乡创业唤醒“乡愁” 传承工匠精神。张恒 摄

近日,在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一个朴实的民居里,30岁的黄简松正坐在小凳子上,右手拿着刻刀,左手拿着刷子,神情专注地对成型的陶土民居做细致雕琢。

“唰唰”声下,陶土碎屑四处飞溅,一座生动满怀屯堡风格的民居楼初具规模。在他身旁不远处,一座座有着四川、贵州、陕西等风格的民居楼排列有序,民居的每一块砖瓦都精细美观,房屋结构层次分明,每个细节都丰富惊人,这些“微型”民居楼尺寸大约在40公分左右,重量有15公斤左右。

这里是黄简松的工作室,也是陶土民居模型的生产场地。2017年,黄简松怀揣梦想从这里起步,他有“智”,带着自己的理想毅然返乡创业,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他有“志”,目睹老式民居楼所剩无几,誓要将家乡民居楼展现在世人眼前。

“要做好这些民居模型并不容易,太脏太辛苦,曾想过改行。”他说,创业之初并不理想,许多人外出打工,很少有人去关注民居这类文化,好在遇上鼓励自己的老师,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2017年,回到家乡的黄简松在父母资助下开启了他创业的第一步,他用一万元购买了一台烧制机。

起初,他制作的“多肉花盆”在朋友圈售卖,价格在200元左右,他巧妙将民居元素融入进花盆内,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他也为这些花盆取名为“民居花盆”。

由于花盆作为艺术品具有局限性,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转变了思路“不如把花盆做成民居楼房,增添小桥、池塘、庭院,或许更有看点。”

他所制作出的作品,灵感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为了获取更多的灵感来源,黄简松时常会去老家民间小巷和陈旧的民居进行考察。

“看到民居古楼,我都会走进去用手机拍下来,回去后通过自己的双手把如今破旧的民居楼进行复原。”黄简松说,自己虽然只是将民居缩小复制出来,但是却倍感成就。

民居制作的过程需要塑性、雕刻、上色、烧制四个环节。如何将再现民居的真实样貌,是陶土民居制作的关键部分。

为此,他常常一早起床开始雕刻,一坐下来就可能是一天的时间,“制作一件民居可能需要两三个星期左右,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在雕刻上。”黄简松说,制作的时间久了难免会腰酸背痛,累了就出去走走获取灵感,才能做出更优秀的作品。

2018年,他将自己的作品的“陶土民居”制成短视频发布在各平台上,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原来的作品也全部销售一空。

“我所做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陶土模型,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希望成品的陶土民居能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黄简松说,自己将作品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引起不少网友关注,有网友曾留言“看到你的作品,想起了我的老家”。

目前,仅在抖音短视频上,他有50多万的粉丝,视频最高点击量达到2000多万,点赞量达到100多万,评论数万条,视频播放总量超过了1亿。

黄简松通过一个个视频唤起了网友们的乡愁,有不少网友留言说,想要拜他为师学习陶土民居制作,也有部分网友通过留言想要购买他的土陶民居,而这每一件民居价格都达到数千元左右。

连黄简松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居然备受关注。创业之初的他曾感到迷茫,如今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一件作品精雕细作的背后都是黄简松日日夜夜付出的成果,年收入也从原来20000元增至70000元。

当然黄简松并不满足于此,他还积极报名参加各种提升技能的学习,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点不断成长,对土陶技艺进一步学习,在艺术的道路上需要更多时间去沉淀自己,在更多的历练下展示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把家乡的文化以立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谈到未来的发展,黄简松表示,希望在土陶民居这块事业继续扩展,同时,招收更多学员,把土陶民居这个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土陶民居乡愁文化。

“别看他一天到晚搞创作,鞋子和衣服沾满了陶泥,他还有着很多点子,前不久他就向省里申报了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传承,带动村民发展手工业。”闲聊中,白云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张文江对黄简松赞赏有加,希望村里能有更多像他这样聪明能干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为家乡带来发展。(张恒)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