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自治县海拉镇因地制宜、土中掘金

红土地里党参香

2020年05月30日09:07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阳 刘蓝婴 王维维

5月20日,记者驱车来到平均海拔超过2300米的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海昌社区,道路两旁,红色土壤里长出了绿色的苗。社区主任邹元六舒了一口气:“党参终于抽芽咯,只要出土就不怕旱,再下一场雨,心里就踏实了。”

“卜多小河牛栏江,海拉汉子泪汪汪;男到十六打工去,女嫁外地不还乡”。这是十几年前,当地百姓口中常念叨的民谣。

海拉镇境内山高谷深——既有海拔2879.6米的贵州第二高峰平箐梁子,又有最低海拔1379米的牛栏江河谷地带。地势落差大、交通闭塞、土地破碎、水土流失,海拉成为外人眼中的极贫地带。

守着大山,如何才能吃饱吃好过上幸福生活?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部分村民就摸索着种植党参谋生。2012年以来,随着当地中药材市场逐渐走俏,传统农作物价格走低,社区开始大面积种植党参。

“一亩党参平均纯收入6000元左右,我家种植了7亩,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海昌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邹树保算了算账。

据悉,海昌社区367户农户中已有300户种植了党参,2019年共种植党参1200亩,实现收入超过720万元。“黔中党参,威宁最佳。威宁党参,海拉最佳。”邹元六满脸自豪地说,山高谷深的独厚优势让这片砂石红壤孕育了被誉为“高原党参之王”的威宁黄党参。

近年来,海拉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资源优势,把发展党参种植业作为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内扩基地外拓市场。2017年,随着通组公路、环山公路等“毛细血管”的打通,海拉党参产业迎来发展高峰。海拉,从一个交通闭塞、环境恶劣的代名词转变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党参交易市场。每到收获季节,云南、四川、甘肃、广州等地的客商纷纷涌入海拉收购党参。

海拉党参到底独特在哪?根条长、毛根少、皮紧密、体坚实、有香气、甜味浓,浸出物含量高出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这个党参,一吃进去觉得略微苦涩,慢慢回甜,就像我们的日子一样,苦过开始尝到甜头。”在管仕特色中药种植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公司董事长管仕七随手拿起一颗干党参咀嚼起来。

该公司着力打造“海拉黄党”品牌,在2019年中国(亳州)中药材博览会上签订了650吨的党参销售合同,成交金额约1900万元。随着品牌知名度逐渐提升,海拉党参加快了走出大山的步伐,还通过电商等平台销往全国市场及东南亚等国家。

去年,海拉镇种植党参近1.5万亩,产值约1.2亿元,带动2961户贫困群众实现户均增收7500元。今年,全镇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预计将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

放眼望去,整个乡镇笼罩在一层淡红色之中。红色,是海拉的底色,也是底气。“卜多小河牛栏江,海拉汉子好风光;党参种出致富路,有女不嫁外地郎”。如今,当地百姓又唱起了新的民谣。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