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小单元 织密大网格

——道真自治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见成效

2020年05月21日09:32  来源:贵州日报
 

道真自治县针对行政村管辖面积较大、部分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化解等问题,通过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群众自我管理委员会,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织牢“三级网格”、用活“三支队伍”、建立“三项机制”,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散”、治理能力“弱”、治理效果“差”等问题,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转变,有效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

织牢三级网格,破解治理体系“散”

道真自治县按照“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信息联通、治理联动、服务联享”的原则,不断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建成1个县级综治中心,14个乡镇综治中心,83个村(社区)综治中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治网,并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将矛盾纠纷调解、民商事案件调解、法律服务、司法公正、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职能服务联合集中,从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等单位抽调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变条块分治为整合联治,推动人往网格走、事在网格办。

围绕城乡管理模式、治理现状,采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治理措施,县城区以城市社区为主体、居民小区为单元、楼栋院落为单位和以乡(镇)为主体、村(社区)为单元、组(片区)为单位,科学合理设置网格单元,实行分级、分层、分类治理,形成“单元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不漏格、格不漏户、户不漏人”的社会治理“一张网”。

目前,该县城区6个社区3148栋楼设置网格单元36个,14个乡(镇)设置网格单元2000余个。

该县统筹结合自然条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公益事业、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情况,突出“区域化统筹、微单元延伸”,突破原有村民组界限,将地域相邻、区域相近、治理相融的村民组、自然村寨,因地制宜划分自治片区,科学设置“自管委”,并将农村党员、产业大户、经营能人、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和农村有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等群体吸纳选进“自管委”。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自管委”262个,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00余起。

用活三支队伍,破解治理能力“弱”

该县坚持管理和服务力量向乡(镇)、村组延伸下沉,全县党员干部按照脱贫攻坚“4+N+1”结对帮扶模式,让全县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网格,切实把基层社会治理末梢延伸到最小的网格单元,实现网格有支部、支部有党员,使党员干部力量聚点成线、串联成网,让党员干部“沉下去”。全县42名县级领导、545名科级干部、2350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网格区域,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万余件。

通过“党支部+自管委”“自管委+”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规民约》《自管委章程》等自治制度,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真正让基层群众“动起来”。

建立三项机制,破解治理效果“差”

道真自治县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县委平安道真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平安道真建设、“创文巩卫”和社会治理等相关工作等,通过精细化管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村2个,省级市级文明单位29个、文明镇村11个,建成“平安卫生村寨”100余个,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按照表扬一户、带动一片、激励一方的原则,将基层社会治理和脱贫攻坚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广泛宣传脱贫致富先进模范和基层治理先进典型,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促进社风民风持续改善。

坚持把监督指导触角延伸到细微之处,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将农村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人员吸纳选进监委会,对《村规民约》《自管委章程》履行情况、重大村务进行民主协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同时,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设立民情信箱,开通民情热线,让群众反映问题更便捷、监督作用更有效,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富强 黄霞 通讯员 邓斌)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