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沿河:食用菌产业为贫困户撑起“致富伞”

2020年05月06日13:48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村民摆放菌棒。杨友 摄
村民摆放菌棒。杨友 摄

近日,笔者走进沿河自治县官舟镇马脑村黑木耳生产示范基地,一个个菌棒整齐排列着,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基地旁边,挖掘机、推土机和施工车辆不停地穿梭作业。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副组长黎泽安介绍,虽然菌棒已摆好,但基础设施水池和道路还在建设中,力争5月底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为黑木耳后期生产、加工提供方便和保障。

该基地所辖土地涉及官舟镇马脑、黄龙、白马等村,是印江支持沿河发展食用菌项目之一,主要采取露天地栽和大棚吊袋两种方式栽培黑木耳。规划建设300多亩,分两期建设。目前以每亩700元的流转费流转了土地300多亩。第一期工程建设107亩,已摆上了50余万棒黑木耳;二期工程占地240亩将于8月建成,可以吊袋栽培480万棒黑木耳。

60多岁的马脑村村民冉启学向笔者算起了他的收入账。冉启学说:“他每天在基地务工工资收入80元,有4亩多土地流转到黑木耳基地,每亩每年流转费700元,可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下来收入1万多元应该很轻松的。”“没想到我们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党的政策太好了!”该村66岁的村民冉启辉接过话茬说。

负责该示范基地的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介绍,该项目从3月初启动建设以来到5月初基本结束,共需要70天左右,建设速度在全国菌业行业是最快的。“这个黑木耳基地,从一开始我们就是立足生态目标来建设和生产,所以从基地选址到水源点选择,都是十分严谨的,目的是确保产出高质量的黑木耳,卖出好价钱,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刘兵说。

据悉,沿河自治县为确保官舟镇马脑村107亩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和日产6万吨智能化菌棒加工厂项目快速、有效推进,组建了由沿河县、印江驻沿河工作队、梵天菌业公司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并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实行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推进产业规划、土地流转、场地平整、供电供水、菌棒摆放等工作,于4月底全面完成了50余万棒黑木耳露天地栽工作。

同样,在该县夹石镇三阳村110亩食用菌基地上,40余万棒菌棒在大棚里整齐排列着,菌棒上长满了菇头。三阳村离镇政府10多公里,辖12个村民组711户27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3户730人,贫困发生率2.03%。该村长期来没有什么规模产业,村民主要靠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业维持生计,如今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惠及下,发展了食用菌、竹荪等产业,开启了产业致富门。

据悉,该基地上的40万棒菌棒是铜仁市万山区中华山村赴沿河开展“1+1”结对帮扶工作,无偿援建发展的,覆盖了该村贫困户163户730人,预计5月中旬将陆续出菇,年产值可达300万元。

三阳村建档立卡户何继霞是村里的护林员,加之她有空就在基地务工,每个月收入有2000多元。“如今有了这个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实在是太好了!”何继霞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关键。该县为了在今年让剩余的2万多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采取“点线面”结合方式布局,分别在16个乡镇(街道)32个村规划年生产黑木耳3000万棒,总面积3000亩,新建日产6万棒智能化菌棒加工厂1个和年产300万棒非智能化菌棒加工厂5个。预计实现年产干木耳1950吨,产值1.17亿元,覆盖农户7096户269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11户3229人。

同时,该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发展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黑木耳产业,除去土地流转、菌棒、排场、劳务和组织管理支出等费用后,纯利润按“811”利益联结模式分红。即利润的80%用于贫困户效益分红、10%用于奖励表现突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优秀务工人员、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

该县实行“五统一保”订单种植,即统一菌棒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品牌和保底价格收购。公司统一按照保底价格+市场价格浮动分红方式回收产品统一销售,保底回收价按干品A级每公斤64元,B级每公斤60元,C级每公斤56元。当产品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按市场价回收结算。

“沿河县将重点支持没有产业覆盖和产业发展较弱的贫困村发展食用菌(黑木耳)产业,帮助贫困户就近就业增收和脱贫致富。”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副组长黎泽安说。(杨 友)

(责编:郜林筱、陈康清)

贵州新闻推荐

移动端新媒体

  • 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贵州频道微信公众号
  • 贵州频道手机版贵州频道手机版
  • 贵州频道新浪微博贵州频道新浪微博
  • 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贵州频道头条号黔沿